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是非黑白,无从分辨
梦在醒时转了弯
原帖由 ..小迷.. 于 2009-7-18 12:36 发表
悲哉。。。命哉。。。
生活呀。。。唉。。。
成佛了?还是菩萨?
曾几何时他们说,我原是一面锣。
原帖由 狼化石 于 2009-7-18 12:04 发表
“孩子如今不幸福,父母双方肯定都有责任,我们应当谴责其父母,而不应怨天尤人的说这个孩子不应当来到这个世界。”

这句备受大家推崇的话,我却觉得很费解。

如果我们所谴责的父母,明摆着根本没有能力给予孩 ...
其实我已经说过:很多事是无法预计与假设的,即使幸福的家庭父母也没法在孩子出生前就为孩子包办设计一生,初衷都是美好的,我相信小方也是,凭什么说小方的孩子注定会不幸福呢?这个前提成立吗?有什么证据呢?如果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小方的孩子命里注定会不幸福,我们就不能剥夺她生孩子的权利,实际上即使能证明我们也没这个权利,就算台湾有计划生育这也是第一胎,如果只是单亲这个理由恐怕不能成立。
附: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吗?

  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
    陈杰(大学教师)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由,不应都归因于父母关系破裂本身,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家长自身行为的偏差、家庭成员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的严重冲突及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等,都对子女偏差行为的形成具有程度不同的负效应。也就是说,在犯罪的根本原因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和所谓的正常家庭的孩子几乎是等同的。父母关系破裂的影响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给单亲家庭子女贴上负面标签的偏颇的公众**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惯性作用,人们包括一些学者在社会心理、观念层面或在潜意识中把离婚和单亲家庭视作“另类”的成见长期存在;二是一些媒体和学者对部分离异家庭子女犯罪个案的夸大与渲染。我觉得这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一种歧视。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更容易犯罪
    王明华(职员)  破裂和残缺家庭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父爱或母爱。很多项研究都表明:无论是单由父亲抚养的孩子,还是单由母亲抚养的孩子,都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心理学家陈会昌等人认为: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和父母关系较差,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这不存在什么歧视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这两种说法至今都没有一个确论,因为至今也还没有一个更权威的调查来支持这样或那样的说法。然而无论哪种说法正确,他们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单亲家庭的教育更容易出现问题。
    《江南时报》 (2002年07月18日第十七版)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还有:
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人才?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转载 http://www.110007.com/DANQINJIATING/200612/4095.html

2004年11月11日8时许,两名男孩偷爬到川航3U8670次航班上,飞机起飞不久,15岁的束清从起落架舱中滑落身亡,梁攀龙安全抵达重庆江北机场后,被机务人员发现并救治调查。14日,有报纸以“两名扒飞机男孩都是单亲流浪儿”发表了消息。不久,就发现梁攀龙撒了谎,他的父母并未离异,他的家庭不是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好象成了一种共识,连扒飞机的男孩也知道利用这个借口为自己开脱。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问题吗?
  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容易出问题的一面,但是,更有容易成才的另一面。心理学家把18岁以前失去父亲、母亲或双亲的家庭称为“不幸家庭”。 单亲家庭属于不幸家庭。人群中,9%的人出自于不幸家庭。
  据北京某少教所的统计,22%的问题少年出自单亲家庭。按照统计学的规律,确实可以说明单亲家庭与问题少年有关。但是,同一份报告显示,50%以上的问题少年出自溺爱家庭。可是我们只注意到单亲家庭带来的问题,却忽视了溺爱家庭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
  国外的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单亲家庭的问题。据他们的统计,虽然单亲家庭可以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却可以生产更重要的积极的影响。3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单亲家庭;54%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出自单亲家庭,林肯、丘吉尔、克林顿等均出自单亲家庭。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出自单亲家庭的人物。孔子、孟子均出自单亲家庭。
  事实说明,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问题少年,但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却是不睁的事实。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首先,单亲家庭中,父、母亲要忙于生计,往往无遐照顾孩子,孩子**要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这种处境,容易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独立性格正是成才所需要的重要条件。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其次,单亲家庭的生活一般比较贫穷的,孩子往往也要过早地承担生活的艰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早当家”。“当家”是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成才。
  再次,单亲家庭使孩子很早就能从家庭、经济等方面尝试到“失败”的滋味。使他们更容易通过“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机制获得成功。
  第四,单亲家庭与正常家庭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有利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培养出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有利于成才。
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支持出没大哥!
说的太好了!
希望齐家以后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写得好好知音体啊


恶搞两个哈哈
《你该拿什么来爱我啊?那自诩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的父亲!
《没有人能挽回时间的狂流啊,十八年地下父子情有谁知?》
原帖由 出沒 于 2009-7-19 00:13 发表
其实我已经说过:很多事是无法预计与假设的,即使幸福的家庭父母也没法在孩子出生前就为孩子包办设计一生,初衷都是美好的,我相信小方也是,凭什么说小方的孩子注定会不幸福呢?这个前提成立吗?有什么证据呢?如果 ...
呵呵……

证据?在人生的残酷----而非法律的刻板面前,谈证据,是不是缘木求鱼呢?

天下没有一部法律是保证人生幸福的,但幸福萦绕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所爱的人一生。

而扯上计划生育政策,就更是不知所云。

至于权利,貌似有一些道理。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丑陋(当然,其他文化也有它的丑陋),恰恰就在于理直气壮地用他人的不幸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或说是欲 望)。

有爱心的人,是不忍拿自己的骨肉去“试”的,更不会给自己的骨肉灌输“仇恨”。

既然硬要生下他,就应该让他更从容地面对生活的不圆 满,而前提,是自己要先能做到。

一个心中有恨的人,不可能幸福。

至于探讨单亲家庭成才高……此何居心,不言而喻。但需要揭露的是,中国文化的冷酷,就是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追求万里挑一的所谓“成才”(然后自己人前炫耀),而宁可牺牲掉他们本来都可以追求到的或许平凡的“自信”与“幸福”,这是丑陋而反人性的。

以丑为美,以狠为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的毒瘤。比如鼓励活寡、痴迷小脚、包办婚姻、强迫守孝……

看似说得有些远了,其实却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我们都应该经常扪心自问:我们以爱的名义,制造了多少悲剧?

[ 本帖最后由 狼化石 于 2009-7-20 00:00 编辑 ]
像狼一样孤独  
像化石一样沉默  
像狼一样执着  
像化石一样永恒
哎``````````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事实不是事实`````这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报纸有似乎渲染作用!!我不相信,小哥会知道有这么个儿子后,不闻不问,电话都不打一个!可能吗?凭小哥这样有心肠的人!

怎么说吧,小哥以前是个小混混,大家都知道,怎么去的感化院?你们想想,他本身就是一个叛逆的人,年轻的时候更是!所以那个年代,他没有那么理性,所以才会犯了生下私生子的错误!我们需要去学会原谅,事实已成事实,那么**2个特别丑化齐秦而得到社会的同情,而得到更好的报偿,我觉得也是可悲的!
《我心狂野》里,齐秦是怎么解释的?具体说了些什么,希望有书的人``传上那些话来!
方女士几乎没有提到她与齐秦当年恋爱和分手的经过。但是,在齐秦的自传《我心狂野》中,却有相当篇幅描述这件陈年往事。

  据齐秦透露,认识方美芳是在他出道以前,有一次到**跳舞,见到正值妙龄的方,见她一身名牌,像只光彩夺目的孔雀,便一见倾心,交往了一个月后才得知方是风尘女子。

  齐秦坦言当时他和方美芳都是所谓的“边缘人”。方美芳出生在单亲家庭,认识齐秦时其母已中风多年,缠绵病榻,方在风月场里赚来的钱全成了医药费。而那时齐秦更是一个问题少年,呆过感化院,没多少文化,也没什么前途。两个茫然的人在人生道路上,仿佛都没有什么希望,彼此也就有了许多感觉。齐秦说:“我们在一起,是活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别人愿意加入,我们也自卑得不愿别人进入。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我们只有拥有彼此。”

  不久以后,其中一个人突然迎来了曙光。齐秦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狼》出版了,意外地红遍各地,不但发家致富,更成了万人迷。与此同时,方美芳却没有享受到什么喜悦,而是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害怕成名后的齐秦会移情别恋,感受到女歌迷的威胁,方美芳开始歇斯底里起来。她常常跑到电视台或录音棚,在齐秦工作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狂呼:“齐秦,你给我回去!”

  有时方美芳会跟齐秦去排练现场,轰走齐秦的歌迷。

  饱受困扰的齐秦在很多同事与长辈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与方美芳分手,方立刻用自杀回答了他。她拿起一把水果刀,疯狂地在手腕上乱割,齐秦连忙拉住她,想跟她讲道理。但方美芳更加歇斯底里地挥刀自伤。

  从此以后,自杀变成方美芳的家常便饭,熟悉她的人送给她一个外号:“不要命的方美芳”。感情到没有了理智的地步,终于成了一种可怕的勒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