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来张近景。

222.jpg (20.98 KB)

222.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一番忽悠之后,
骗子开始借钱了……

snapshot20070408172548.jpg (17.04 KB)

snapshot20070408172548.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借钱的理由很简单……
左上角有高杆的建筑就是俺前面曾发过的——上海展览馆

snapshot20070408172635.jpg (19.88 KB)

snapshot20070408172635.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首次行骗得手,
发哥迈着方步给偶们留下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下了这个台阶是陕西南路的方向。

snapshot20070408172725.jpg (27.88 KB)

snapshot20070408172725.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偶也感受一把……
可惜季节不一样,
看不到金黄的树叶……
左边模糊的绿色装潢的店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东北人”餐饮连锁。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7-4-8 at 17:53 ]

111.jpg (38.12 KB)

111.jpg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Originally posted by 辉煌年代 at 2007-4-9 02:26 PM:
为华南色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设备咋就退役了!!
是啊,狠伤感的说……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前天,新设备终于到位了,
昨天,迫不及待去了几个地方试机——

1、多伦路文化一条街



1.jpg

右上:左联和地下党聚集处。
左中、右中:鲁迅故居之一。
左下: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2.jpg

左上:鲁迅好友内山完造书店旧址
右中:老式公交车牌


3.jpg

名人履痕:有鲁迅、茅盾、丁玲、叶圣陶等人。
中为叶圣陶像。



4.jpg

左上:中共“四大”旧址。
中上、右上、左中、右中、中下:左翼作家联盟(中华艺术大学)旧址。


5.jpg

左上:遇到一对在教堂内举行结婚仪式的,这是停在门前的红色奔驰。
上中、中、右中:孔祥熙于抗战后的寓所——孔公馆。


2、霍元甲之精武体育馆

6.jpg

左上:设在溧阳路的这个指示牌使俺忙活了一下午。
下:精武馆在一个弄堂里面。



7.jpg


这个门面,在有关霍元甲的影视剧的结尾处,陈真在警察的乱枪中奋身跃起的经典镜头应该就是以此背景作为参考的。
可惜陈真是虚构的人物。


8.jpg

精武馆内部。
左上、右上的图像就是霍元甲。
注意左下的人物照片,在电视连续剧《霍东阁》中都有体现:上:陈公哲,剧中有出现。中:卢炜昌,貌似剧中人卢雨亭的原形。下:姚蟾伯,剧中有出现。



9.jpg

在来的路上买了一双“懒汉鞋”,又名“练功鞋”,在霍大侠像前留个影。可惜忘了穿白袜子,不然会更配套,这种鞋穿着还挺舒服捏,哈哈!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以下简称精武)是1910年在同盟会的陈其美、农竹、陈铁生等先生倡导下,由霍元甲先生创办,是我国清末建立最早的体育社团。

     精武“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历史上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众多武林高手,如赵连和、陈子正、罗光玉、吴鉴泉等。摒除历史上技击家门户之见,冶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7-9-12 10:24 编辑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2007.09.09,杨浦区五角场。



1.jpg

左上:特奥会吉祥物——阳光三毛。
其余:装修中的江湾体育场——

        曾经的“远东第一体育场”——作为优秀文物建筑,江湾体育场蕴藏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体育场),是当时民国政府推出的“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体育场工程完工于1935年8月,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酉设计。1936年的《上海市年鉴》称:“江湾体育场建筑之伟大、范围之广袤,其于体育场之地位,目下远东殆无与匹。”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曾为其亲笔题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江湾体育场成为上海足球大本营,球王贝利曾在江湾体育场上踢了一场球;90年代中期,申花足球队在江湾体育场安营扎寨。

2.jpg


体育场周围栏杆上的吊花、门柱,附近的教堂。


3.jpg



五角场是当年国民党伪政府的所在地,如今的路名仍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比如下图:政府路——
4.jpg



附:民国新上海计划简介

孙中山在民国11年(1922年)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一书提出:上海“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进而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民国16年7月成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遵循孙中山的方针,谋求自己管辖区的发展,多次提出城市建设计划草案,直到民国18年7月,决定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合460公顷土地)划为市中心区域。8月,成立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掌管计划建设事务。翌年5月,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首先编制《上海市中心区域道路系统图说明书》,为中心区域其他设施计划提供基础。同时为通盘筹划全市建设,向各局印发《大上海计划目录草案》,要求提供资料。6月,又编制了《上海市全市分区及交通计划图说明书》,计划范围为黄浦江以西,北新泾、虹桥以东,漕河泾以北,全市计划为商业、工业、商港、住宅等分区,提出了水道、干道系统计划。鉴于铁道事关国营设施,需与铁道部合作建造,为此市政府于7月初向铁道部专报《上海市交通计划图说明书(铁道计划之部)》。接着又编制了《市中心区域分区计划图说明书》,将中心区域及其紧邻部分细划为政治、商业、甲乙两种住宅区域。随后还编制了《上海市新商港区域计划草案说明书》,商港区选址在靠近长江口,水位较深,地广人稀的黄浦江以西,蕰藻浜以南的区域,规划开挖7大船坞,并相应建造码头仓库。民国20年11月绘制了《大上海计划图》。随后,按大上海计划建成了其美路(四平路)、黄兴路(北段)、浦东路(浦东南路、浦东大道)等道路,建造了运动场、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市政府大厦、图书馆、等建筑。 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只可惜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北上海成为战区,虹口、宝山、闸北、杨浦几乎所有的新式事业都受到日军战火的严重破坏。建设中的"大上海"被殃及,江湾繁荣又一次受挫。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7-9-11 15:25 编辑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2.jpg



15_7082_faa1357b4bfd9a9.jpg 15_7082_37d677793a0aeb0.jpg

这两张是网上搜索的。


上海特别市政府大厦

介绍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将上海定为特别市,设平江路48号为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特别市政府江湾新楼落成,市政府办公才迁至新址,现上海体育学院内(清源环路650号)。是一座上海至今少有的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这是民国16年“大上海市中心区计划”中行政区的主体建筑。整幢大厦的布局、结构、装潢、修饰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上海近代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也是30年代由中国建筑师自行设计的代表性优秀作品之一。

这幢建筑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上海朱森记营造厂承建。民国22年7月7日奠基,因“一二八”事变,工程曾停建将近半年,于民国23年10月落成。造型采用清代宫殿建筑样式。包括地下室共5层。大厦建筑分为3段,房屋中部宽25米,左右两翼各为20米。第一层是台基,台基上的墙用列柱装饰。栏杆、格扇的装修也采用传统建筑形式。盖以绿色琉璃瓦。檐部采用斗拱彩画。室内装饰完全照抄中国式样,如梁柱涂漆彩画等,但采用近代设备,除水电卫生外,还装有电梯两部。大厦之南为一广场,占地约8万平方米。广场东西两旁,有长方形水池,池端建立门楼,还建有东西辕门。正门台阶两旁,有巨狮坐守,庄重威严。

该建筑不但为我国建筑师自行设计,所用建筑材料也为国内生产,如水泥为当时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琉璃瓦为裕华陶业公司生产。

介绍2

市府大厦是“大上海计划”中的中心区主要建筑。坐落于三民路、五权路、世界路、大同路(未建成)四条干线的交会处。坐北朝南。西为三民路,东为五权路,北为世界路、南设计为大同路,以体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世界大同”之义。大厦为徐彩中国梁柱式庞大建筑,分为左、中、右三段,屋面亦分三部。宽度:中部25米;左、右两翼各20米。长度93米。其外表第一层为平台,围以栏干,其上三层为梁柱结构,屋顶盖以绿色琉璃瓦。大厦正面有巨形桥式台阶直达二层楼大礼堂。其下为正门,车辆可直达门前。 阶梯左右,两只巨大石狮坐守。巨狮两侧有两旗台,旗杆与大厦齐高。大厦各层面积共达8982平方米。造价78万元。1930年7月7日奠基开工,中间因一二八事变停工约5个月,1933年落成。1934年元旦,市府由南市枫林桥迁来正式办公。大厦第一层设前后东西四门,有十字形穿堂,前门两侧各有扶梯、电梯,可直达四层。各层卫生设备齐全。第一层设食堂、厨房、传候室。第二层,中间为大礼堂,前面有巨型混凝土阶梯直达地面。大礼堂左右为图书室、会议室等。第三层中部为市长及高级职员办公室等,两翼为各部、委、科室办公室。第四层系利用屋顶空隙作为公役休息处、储藏室、档案室、机电总机室、电话总机室、播音室等等。大厦之内,电灯、电扇、电铃、电钟、电话、电梯以及制冷取暖设备,一应俱全。实为当时******的政府办公大楼。 大厦前为700公亩的广场,备阅兵或市民聚会之用。图书馆、博物馆分列于府前右路、左路、遥相对称,与市府大厦同一制式,气势宏伟,富有民族特色。大厦后为一小广场。广场南端,多层的台阶之上,耸立着孙总理的铜象。象高9尺,全体棕色,衣长袍马褂,右手持礼帽,下垂及膝。左手拄杖,足登中式毡靴,容颜慈祥,姿态沈毅,庄严伟大,栩栩如生。市府暨各局联合纪念周,大多于此举行。 1937年八一三凇沪战争,市中心区为侵华日军占领,市府孙总理铜像被拆运日本。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于1939年由浦东迁来僭居。1941年,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并占领市区的租界,伪市政府亦迁往市区。抗日胜利,整个新市区又变成了蒋家王朝打内战的运兵站。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新中国成立以后,市政府在此办过行政干部学校。不久,干校停办后,在此创办了上海体育学院,大厦现为体院办公大楼。




1.jpg


上海市立图书馆旧址

    位于今黑山路180号同济中学内,是“大上海计划”二期工程之一。该建筑与市立博物馆相衡对宇,构成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混合式风格的两座的文化建筑。

    该建筑由董大酉建筑师主持设计,由王华彬、庄允昌、刘慧先,刘鸿典等相助,全部工程由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民国23年(1934年)开工,次年竣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端****距离约66米,东西两端****距离约51米。占地面积约1620平方米,建筑面积3470平方米。建筑为2层平屋顶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央设门楼,门楼仿古代明楼的形式。重檐歇山顶,屋脊高出屋面约2.5米,附以华丽的檐饰,檐下有斗拱,上覆黄色玻璃瓦盖。门楼四周平台围以石栏,充分显示了中国建筑特色。建筑前部两端横展突出,成厢屋状,外墙平均高12米,用人造石镶砌。大门前设置大平台,种植花木。平台前两边各竖旗杆,以示壮观。中央入门处为大厅,宽12米,深13米,旁通两翼及登楼大梯。大厅后面为报刊阅览室,宽17米,深14米,阅览室后面是书库,外墙约高13.5米,宽30米,深11米。书库装置2米高的钢书架,书架分5层,书架排列总长约15000米,可容书籍40万册。左翼下层为办公室,右翼下层为儿童图书馆、演讲厅。2层中央分两部,前面为展览室,约宽22米,长13.5米,后面为借书室及目录室,约宽17米,长13.5米;左右两翼为过道、研究室、特别阅览室,其两端横展部分各为阅览室,宽26米,长10米,有150个座位。大厅、借书室、陈列厅内部均用中国彩画梁枋及藻井,朱红色柱头。楼面过道做磨石子,阅览室楼面铺软木块,其余部分的地面及楼面用树胶块。


    现为同济中学的一部分。关于建筑的保护,据这里的校长说已经没钱维护了,里面的墙壁被不懂事的学生涂写得一塌糊涂……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7-9-11 16:02 编辑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3.jpg

上海鲁迅故居

去的时候,人家已经下班了,只好在外面随便拍了几张。——

山阴路132弄9号,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房,一代文化巨匠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
这是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建筑、底层围墙内有个小天井,鲁迅先生曾在这个辟作花园的天井内,亲手种植了桃树、紫荆花、夹竹桃等植物,底层前面一大间是会客室,中间撂一张棕黑色的长方形西式餐桌、周围有5把椅子,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及翟秋自谱住于此时的工作台,底层后面是餐室,放着1张广漆的八仙桌,4把镂花圆椅,酉墙角是双层碗橱和4只圆凳,东墙有个旧衣帽架。二楼南面1间是鲁迅卧室兼工作室。靠东筋是张普通的黑铣床,床南是书橱和藤椅,床对面依次放着梳妆台、茶几、藤椅和大衣橱。糊着半透明彩花纸的南窗下,是先生的书桌,上面放着纸、墨、笔、砚和台灯,陶制的龟形笔插中便插着那枝廉价但却是鲁迅先生曾用来写了数百篇杂文的“金不换”毛笔。书桌旁有一张藤椅,是鲁迅先生坐着思考、休息的地方。房间里窗边的日历和梳妆台上的时钟,永远标记着那故人们世代纪念的时刻——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在这里与世长辞。      


4.jpg
憧憬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右边地面上设置的不同颜色的土质向人们讲述着城市道路的变迁。



5.jpg
左:政府前广场,上海博物馆。
中:信访办门前,每天早晨都会有大量的群众前来排队投诉,人多的时候,乱哄哄的,政府会调集大批警察前来维护秩序。
右:上海市政府办公大楼。令俺不解的是:门前为何要摆放这么多花盆将门挡住?感觉好闷的说。

6.jpg
左:上海大剧院
右:上海美术馆。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7-9-13 10:57 编辑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