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或许是文人相轻吧。


今天想起杜甫的一首诗“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是他们的写照,也是墓志铭。
原帖由 在第6对相遇 于 2007-6-23 09:26 发表
齐老大说:歌咏本身就是内心的一种宣泄方式。
发发牢骚也就可以理解了,
憋在肚里那才真正可惜,
也不利个人健康。
换个角度看吧。。老大的人人生抱负与理想并不在入仕为官,这和柳咏有着本质区别。老大最初的理想就是做音乐,爱情是老大做音乐的动力。而老柳一门心思,想以才学博官,不被重用,方整日琢磨花间詞,两人的郁闷对象与郁闷程度不同。老柳的詞有一多半儿是在发牢骚,怀才不遇嘛。老大则是以爱情感伤为主,借物抒怀,或有些相似,但从创作角度讲,还是有区别。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7-7-15 03:58 发表


换个角度看吧。。老大的人人生抱负与理想并不在入仕为官,这和柳咏有着本质区别。老大最初的理想就是做音乐,爱情是老大做音乐的动力。而老柳一门心思,想以才学博官,不被重用,方整日琢磨花间詞,两人的郁 ...
老大最初的理想是当科学家
古代的知识分子只有入仕为官,才能施展抱负,没有现在社会分工这么多,没有选择的自由
诗人虽然是骚人,但不都是牢骚,有些作品也是借别人,反映当时的时代社会生活与矛盾痛苦
柳永在当时就是叛逆的,并不热衷功名利禄,一直都是职业词人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原帖由 匪夷所爱 于 2007-6-28 15:24 发表



总觉得这些文人太酸了,缺乏大气了。得意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仰天大笑出门去”;失意时“长安不见使人愁”、“拔剑四顾心茫然”。

古来在文学上造诣比较高的,都很少受重用的,很是奇怪。

当然不影 ...
造诣高,才学高,不受重用,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孤傲的个性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几个明君?皇帝一般喜欢用奴才而不是人才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曾经是高官,他们的文学造诣怎么样?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原帖由 力量与美 于 2007-7-16 13:16 发表

造诣高,才学高,不受重用,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孤傲的个性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几个明君?皇帝一般喜欢用奴才而不是人才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曾经是高官,他们的文学造诣怎么样?
欧阳修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其它二位没有什么感觉。
换个角度说,即使他们文学造诣再高,但是并一定就能治国安邦。
这是两码事的,不能混为一谈的。
我比较反感一时得志,便忘乎所以的人。
但不影响对他们诗词文章的喜好。
更反感那些惺惺作态的人,比如陶渊明,入世不成,反过来诋毁贬低仕途通畅的人。
过于狭隘和虚伪。

小哥要真诚很多。
原帖由 匪夷所爱 于 2007-7-16 14:01 发表

欧阳修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其它二位没有什么感觉。
换个角度说,即使他们文学造诣再高,但是并一定就能治国安邦。
这是两码事的,不能混为一谈的。
我比较反感一时得志,便忘乎所以的人。
但不影响对他们诗 ...
陶渊明时候的晋朝,政治太黑暗了,正直高尚的人不愿意同流合污,只有选择归隐
他讽刺他们的诗文,并不是羡慕他们做官,
一千多年来,陶公一直是高洁不同流合污,情愿过清贫生活的隐士代表
何来虚伪?
苏东波做官不大,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可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的文学造诣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具有突出位置。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仅为"奉旨填词"一句,已看轻柳永
原帖由 行云流水 于 2007-7-16 17:23 发表
仅为"奉旨填词"一句,已看轻柳永
奉旨填词是对自己生活处境的调侃,也是在当时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是无奈的选择。

柳永已经考取了进士,因为写了《鹤冲天》令仁宗不满,亲自把柳永的名字从榜单中划掉,批曰:且去填词

这样柳永成为了真正的职业词人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只是调侃无奈吗?第一次赶考落榜,第二次应试又落榜.屡试屡败的柳永没有停止对仕途的向往.终于考取了进士,却因为发了牢骚的<鹤冲天>惹了皇帝不满,终至此结局,仕途无望,招辱后无奈"奉旨填词"吧
原帖由 行云流水 于 2007-7-16 18:12 发表
只是调侃无奈吗?第一次赶考落榜,第二次应试又落榜.屡试屡败的柳永没有停止对仕途的向往.终于考取了进士,却因为发了牢骚的惹了皇帝不满,终至此结局,仕途无望,招辱后无奈"奉旨填词"吧
柳永能奉旨填词,不入仕途,少了一个官员,多了一个不朽的大词人
是的,柳永为自己的个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和生活底层的磨难,就没有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作品。
是柳永个人的不幸,确是我们喜欢宋词人和中国文化的大幸。
齐秦如果没有早年在少管所、军队、民歌餐厅的锻炼磨难,也就没有那些打动我们的经典作品问世
“自古雄才多磨难”,无论是事业的开拓还是艺术创造,都是永恒的真理;天才加磨难才能产生经典不朽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7-7-16 19:06 编辑 ]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