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真昏,93~2005的百大居然那麽差!
要是把之前的200大算進來,93~2005最多剩20張留下!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之【最】


「最多」:200最佳專輯統計入選最多張專輯之女歌手:
7張:潘越雲/《天天天籃》、《情字這條路》、《舊愛新歡》、《胭脂北投》、《桂花巷(原聲帶)》、《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回聲》(和齊豫、三毛的合作)
6張:王菲/《菲靡靡之音》、《浮躁》、《只愛陌生人》、《因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天空》、《迷》
4張:陳綺貞/《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Groupies 吉他手》、《華麗的冒險》


「最多」:200最佳專輯統計入選最多張專輯之男歌手:
7張:羅大佑/《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愛人同志》、《家》、《原鄉》、《戀曲2000》、《美麗島》
6張:陳昇/《擁擠的樂園》、《我喜歡私奔和我自己》、《恨情歌》、《風箏》、新寶島康樂隊/《新寶島康樂隊》、《新寶島康樂隊第二輯》
4張:伍佰/《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浪人情歌》、《伍佰的live——枉費青春》、《樹枝孤鳥》
4張:陶喆/《陶喆》、《I’m OK》、《黑色柳丁》、《太平盛世》


「最佳操盤手」:200最佳專輯統計入選最多張專輯之製作人:
13張: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向前走》、《忙與盲》、《跟你說聽你說》、《情字這條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舊愛新歡》、《搖滾舞台》、《愛的代價》、《心的方向》、
《領悟》、《十二樓的莫文蔚》、《勇氣》
10張:李壽全/《蘇芮專輯》、《天天天藍》、《龍的傳人》、《8又二分之一》、《情字這條路》、《一千個春天》、《柴拉可汗》、《胭脂北投》、《偈》、《一場遊戲一場夢》
9張:陳昇/《向前走》、《擁擠的樂園》、《新寶島康樂隊》、《愛的代價》、《我喜歡私奔和我自己》、《新寶島康樂隊第二輯》、《亂彈》、《恨情歌》、《風箏》
9張:羅大佑/《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張艾嘉的童年》、《愛人同志》、《家》、《浮世情懷》、《四季》、《原鄉》、《戀曲2000》
8張:林暐哲/《讓我想一想》、《One》、《Silence》、《還是會寂寞》、《亂彈》、《groupies吉他手》、《蘇打綠》、《下午的一齣戲》


「最優生」:200最佳專輯統計入選最多張專輯之唱片公司:
59張:滾石
12張:魔岩
11張:飛碟
9張:新格、福茂


「最百發百中」:至2005年止,個人專輯每一張都入選200最佳專輯:
(只出過一張並入選者不計)
4張:陳綺貞/《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Groupies 吉他手》、《華麗的冒險》
4張:陶喆/《陶喆》、《I’m OK》、《黑色柳丁》、《太平盛世》
3張:交工樂隊/《菊花夜行軍》、《我等就來唱山歌》、《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
2張: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搖籃曲》
2張:自然捲/《C’est La Vie》、《大捲包小卷》


「最優年份」:200最佳專輯統計入選最多張專輯之年度:
15張:1999年/
何欣穗《完美小姐》、林憶蓮《鏗鏘玫瑰》、蔡健雅《蔡健雅》、交工樂隊《我等就來唱山歌》、陳建年《海洋》、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亂彈《亂彈》、周蕙《周蕙精選》、楊乃文《Silence》、王菲《只愛陌生人》、雷光夏《臉頰貼緊月球》、范曉萱《我要我們在一起》、郭英男與馬蘭吟唱隊《橫跨黃色地球》、陶喆《I’m OK》、紀曉君《太陽 風 草原的聲音》


「歌手生涯最長」:新舊100最佳專輯都有專輯入選的歌手:
羅大佑/陳昇/伍佰/林強/許景淳/郭子/陳小霞/新寶島康樂隊(陳昇、黃連煜)/黃大煒/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陳主惠、司徒松、陳明章、林暐哲)/齊豫


「最親密」:200最佳專輯中關係最親密的歌手:
齊秦/齊豫(姊弟)、陶大偉/陶喆(父子)、陳建年/紀曉君(舅甥)、


「最多人」:200最佳專輯中最多演唱者的專輯:
12人:《快樂天堂》/鄭華娟、陳淑樺、李宗盛、張艾嘉、潘越雲、齊豫、王新蓮、錢懷琪、周華健、紀宏仁、黃韻玲、唐曉詩


[ 本帖最后由 西皮士 于 2009-2-6 22:50 编辑 ]
老庄主的博客:http://blog.163.com/tvmoron@126/
原帖由 西皮士 于 2009-2-6 21:34 发表
好遗憾
居然没齐秦。。。。。
感觉眼界稍短了些。93-05头几张,排前几位的,绿意昂然。着眼台湾本土与原住民音乐,并不过为,只是其中意味,让人思考。短短十来年,台湾流行音乐面向整个华人世界开放式的心态,失落了。

李皖:距离圣经一公里

轉自蝦米網http://www.xiami.com/group/thread-detail/tid/12561

距离圣经一公里

一衣给我来信说,虾米音乐网——一家致力于支持正版、鼓励音乐分享的音乐网站——正在组织一个关于《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的讨论,邀约从业界到歌迷发表观点;然后,他们将组织初选和投票,评出**乐迷心目中的200张;再然后,将这一切反馈给对岸的编者。随信,她递过来了一本书,一本两头都是是封面,正反/首尾交合在一起的台湾书,像条两头蛇。
《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是一本书。它不只是一本书,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工程。挑选出台湾流行音乐的200张最佳专辑,然后写出精彩的评语,这并不难。难的是找出所有最权威的人士,予以投票、鉴定、认证,从而使这个榜单具有权威性、公信力;最后,还要请各有专长的专业耳朵,写下他们对这些专辑的评语,分工协作,各擅胜场,集腋成裘。

动员力浩大的宏伟工程

评100最佳的时候,也就是评从1975年9月到1993年1月这部分作品时,这本书共动员了前后两次总计100多位评委。初评评委109位,复评评委76位。这个评审团有多权威呢?让我挑一些人名列举一下。它包括优秀的歌手——王海玲、蔡琴、殷正洋、王新莲;杰出的音乐人——李宗盛、马兆骏、童安格、黄韵玲、小虫、王明辉、苏来、李寿全、沈光远、林明阳、姚谦、段钟潭、翁孝良、张弘毅、张培仁、曹俊鸿、陈美威、陈复明、陈扬、陈乐融、钮大可、黄大军、杨立德、靳铁章、刘虞瑞、历曼婷、韩贤光、谭健常;著名的电台主持人——李剑虹、陶晓清;有影响的文化界人士——方龙骧、吴念真、翁嘉铭、谢明训……这队伍真是豪壮,第一眼看上去直有精英尽萃、一网打尽之感,当然,决没有一网打尽,远着呢,这也埋下了这次评选有所侧重、有所偏颇、有所遗漏的一个伏笔。
我听台湾流行音乐,已经听了整整30年,比较系统、专门地听,也已经有20年的光阴。饶是如此,这个榜单仍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有登堂入室、一窥堂奥、豁然开朗之感。1994年,“百张最佳专辑”的结果刚一出来,网上有好事者立即将名单挂到了网上,而我当即下载,如获至宝,收藏焉、把玩焉、细读焉,由此发现我对七八十年代出品的台湾音乐的若干盲点。2003年,写《风雅颂和艺术的业余精神——概论台湾校园民歌》的时候,“百张最佳专辑”曾是我用以导航的海图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一张海图。
对校园民歌的爬梳、萃取、彰显,显然是“前100佳”的亮点。由于从唱片到磁带、从磁带到CD两次音乐传载媒介的重大变更,也由于海峡相隔,导致整个华语圈对台湾所发生的早期音乐史实无从经历,以下这些作品是少有人知的,甚至,闻所未闻:李建复《龙的传人》、《丘丘合唱团》、杨弦《中国现代民歌集》、蔡蓝钦《这个世界》、蔡琴&李建复《一千个春天》、《杨芳仪/徐晓菁重唱专辑》、王海玲《偈》、郑怡《心情》、《包美圣之歌》、《郑怡/王新莲/马宜中》、《唐晓诗专辑》。事实证明,这些作品不仅优秀,而且重要,是串起时间的珠串。由此,“百张最佳专辑”不仅成为乐迷搜求、收藏经典唱片的导购目录,还顺带完成了清理历史的工作。既捡拾起遗留在历史沙滩上的闪闪珠贝;也予以甄选、鉴别,擦去蒙诸其上的泥垢,然后放于圣坛之上,使之炫目、发亮、光耀众生;还高质量地完成了蒐集、编年、考据等工作,提供了所有这些重要物品的可靠名称、准确时间、关键背景——每一个曾有幸深入历史的暗处并有所窥探的人应当知道,完成这些琐事决非易事;如果这件工作不是在1994年因群策群力而有幸完成,那么等时间再久一点,凭着某人一人之力,很可能,再要完成这些琐事,足以皓首穷经。
现在,上文述及的少有人知的作品,已经相当出名了。对于热爱台湾校园民歌的人来说,它们不仅出名,甚至称得上著名,称得上入门必知的基础知识。这就是“百张最佳专辑”的评选之功:让历史成就为历史,让历史的经典发出光亮,成为永恒的灯塔。
因此,这样的评价毫不夸张,《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梳理了流行音乐的珠玉脉络”,是台湾歌曲发展的线路地图。

[ 本帖最后由 西皮士 于 2009-3-11 22:13 编辑 ]
评选工程的机器属性

但凡有评选,就有评选的盲区;有规则,就有规则的命门。选举工作,是一项汇集各族群代表,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一定的推举、定评规则,将众意见汇集归纳、最终期望达到**完美表达的系统工程。我参加过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组织工作,并忝任其二、三、四届评委会主席,深知这盲区、命门的不可避免。有时想,即便是上帝亲临,也无法制定一个完美的规则吧。评选规则、组织形式的设立,虽然源自人性,充分运作起来却是有违人性的,只为这运作起来的并非是某一个强健的大脑,而是一种人为的、机械化的组织;同样的,它也源自公平、公正等原则,但运作之后产生的结果,却未必是公平、公正的。所以,评选最后表现出来的,不管多完美,一定是一种近似机器的属性。中国人都知道国家机器这个词儿,是的,机器,评选机构就像是架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六亲不认,不是尊重所有人,而是所有人都得尊重这架机器,否则,结果会比不公正还要不公正。
理性地看这个问题,面对一个艺术评选结果,真正有价值的提问并不是诘问它是否公正,而是应该诘问它所反映出来的趣味,通过这个趣味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是一个优质工程,它公布了它的所有评委名单、评选规则,还公布了部分统计结果,甚至全部初选名单。从这些资料的完全公开,我们能完全洞悉它的趣味、秉性,从中获得海量信息。即或对评选结果不满意,我们也可以猜测、推究出偏差所在,问题为何。

“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面对《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我的第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它是如何回避亲/友关系的?从最后的名单来看,许多获选者既是这些作品的作者,也是评审委员会的委员,这可是个大漏洞。按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是评选活动最不易撇清关系、达到公正的关键,没想到《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恰恰在这一点上犯有致命缺陷。
在艺术的评判上,一旦涉及利益问题,人就发昏。远的不说,就说乐评吧,如果我跟某位音乐人有比较密切的私交,那么对他的作品,我的评论就会打折扣,许多本应该尖锐的批评,就不太说得出口。何况评论的对象中有这么多自己的作品、自己公司的作品、自己朋友的作品,那该如何应处?
一个好的评委会,应该是一个中立机构。但难题在于,凡专业的评审,评委必须具有专业眼光,必须具有权威性;而要达到足够的权威性,他必然是出自这个专业的,即便不是这一批作品的作者,也必与这一批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找到绝对的“利益非相关者”,谈何容易!
没办法解决,可是有办法改善。第一、尽量地找到相对中立者,比如,评歌手,找制作人来评;评专辑,找乐评人来评;评这批人,找另一批人来评;就是一种相对中立者。第二、建立回避制度,即对有亲/友关系的评委,对有亲/友关系的投票对象,予以临时回避。第三、尽量增加代表的广泛性,虽然评委都是同一个圈子出来的,评的对象也都是同一个圈子的,那么,设若让所有人都加入进来,所有的**都充分地表达、碰撞,那么利益问题将会相抗、平衡、抵消,**最终浮现出来,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由此达到最后的结果,可能公正。
在这个方案设计上,《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确有它的缺陷。相当于关系人评关系人的评选。“前100佳”,评出的主体是“台湾校园民歌”,而参与评审者,大多是民歌运动的利益相关者。当然,在这个范畴内,由于参与者极其广泛,代表性比较全面,这部分结果的产生还是比较理想的,得出的榜单也比较权威。
“前100佳”榜单的缺憾

以下是我感到的“前100佳”榜单的缺憾,不是评选有问题,也不是评选产生了什么失误,有些就是按此评选,必然会产生如此结果,这就是该“专辑评选”的题中应有之意。但以我的眼界观察,要谈“台湾流行音乐史”,以下这些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但是“百张最佳专辑”完全没有反映,或者没有充分地反映。
一、 对“前民歌历史”完全忽视。
刘家昌至少应该有一张唱片进入百大,但是没有,甚至他的个人作品都没怎么进入评选者的视野。按照评选所列出的时间段,刘家昌在1975年9月之后其实出过重量级的专辑,如《刘家昌作品集》,但连候选都没选上。
这其实反映了此次评选的一种导向,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次评选的趣味所在。民歌运动所颠覆的正是刘家昌所代表的老派流行音乐,是当时压在这批创造者身上的“反动”势力。它们在前一轮历史中如日中天,所以在后一轮审视中干脆视而不见,这是历史的隔代颠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随刘家昌一起,歌曲作家庄奴、左宏元、古月,知名唱将姚苏蓉、尤雅、余天、青山、岳雷、萧丽珠、林淑容……“前民歌干将”尽被弃置不顾。
凤飞飞在“前民歌历史”上的作为一个席位都未得到;邓丽君只得一席(《淡淡幽情》,第45名),成为那一代艺术中几乎唯一的代表,提醒着那同样也属于不可磨灭的历史。
二、 民歌唱将几乎全军覆灭。
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民歌时代影响最大的歌手刘文正,竟然连一张唱片都没挤进去。细读这个榜单可以发现,这决不是偶然的,结果就是如此,同样地反映了一种坚定的趣味。
同刘文正一起被置于榜单之外的,是一系列商业上极其成功、名声冠盖在众校园歌手之上、签约大公司、学生身份可疑的唱将。同属于这个身份,只是蔡琴、费玉清侥幸逃脱了。其他如银霞、潘安邦、黄仲昆、李碧华……当时的当红人物,无一不成为这个榜单上的失败者,现在,你找不到他们的名字,谁让他们当年那么红、那么有销量、那么商业化和大众化呢?
三、“夏潮运动”线索隐伏不现。
侯德健《龙的传人续篇》(1982)列在了初选名单中,但居然没有被选中!导致“校园民歌运动”的重要一支——“夏潮运动”完全隐伏不现。“夏潮”本来就重行动轻录音,重**轻艺术(狭义艺术),硕果仅存的作品理当全部进入候选名单才是,但杨祖珺《杨祖珺之歌》甚至连初选名单都没进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连带着产生了另一个结果:榜单第一名是罗大佑《之乎者也》,给予一种暗示:台湾流行音乐的社会觉醒、人文思想意识皆由罗大佑始,而在罗大佑的前行者侯德健那里,这一精神力量实在已经够强大、其艺术表现力也实在已经够完善。现在,这一段“前历史”也被轻轻地抹去。
四、 边缘上的价值可疑者,他们的历史地位在哪儿?
以下这些人,是风格独具者,其演唱才能在各时代仅见,魅力暗施,潜在影响数代,并足以继续流传下去,用一个词,也就是说,经典。但他们不属于校园民歌运动,进一步说,在历史的各项运动描述中,也不太容易找得到其所属的渊源、流派、系统,于是他们被可悲地忽略掉了,在百佳决选名单中尽被略去:
张镐哲、姜育恒、曲祐良、高明骏、东方快车、杨庆煌、张信哲、费翔……你还能到哪里找到这样的嗓音?你还能到哪里找到这样用力的、别样的、巅峰的表达?
赵咏华、曾淑勤、曾庆瑜,极致的女歌手,不像男星那么有特色,但是也有一种极致和完美。
高凌风、欧阳菲菲的华语Disco,虽然我不喜欢,但是,它曾经代表了潮流的流向,是一种歌唱风格典型。
邓妙华《心灵之约》,时间的一颗遗珠。
潘美辰的创作和演唱风格,是不应该被遗漏的一派代表,在她的时代,她与方季惟、李翊君曾共同发展出一种歌曲风格,在她前面和后面的时代,这种风格没有替代品。
曹松章《小巷阳光》、刘铮《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凡人二重唱《杜鹃鸟的黄昏》、赵一豪《把我自己掏出来》,奇峰突起的四个异数,没有人跟他们相同。
李恕权不是一个音乐水平极为高段、在各个阶段都属孤例的异类吗?而且,他还在自我发展着,直至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的今天。
他们并非没有专辑可选,其中部分人物,专辑的概念性还相当高。
五、 校园民歌的遗珠之憾。
虽然《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前100佳”经典地表现了对校园民歌的历史概括,但是它还是让某些颇具代表性的校园民歌干将及其作品意外出局。它们有:
《邰肇玫创作专辑》、陈明韶《浮云游子》、黄大城《唐山子民》、苏来《美丽的心情》、靳铁章《素描》、王梦麟《阿美阿美》、木吉他《散场电影》、南方二重唱《细说往事》。
音乐人种学的意义

“后100佳”评选所覆盖的时间是1993年2月至2005年12月,“展示出原住民歌谣、流行、摇滚、庞克、放客、R&B、Hip-Hop……等多元风貌的涵括性”(叶云平语)。但在我看来,正像“前100佳”主要彰显了校园民歌,“后100佳”极大地凸显了台湾的本土民族歌唱(即原住民歌谣),它们原本埋没在流行音乐的七色纷披之下,但通过“后100佳”极大的张扬,这个历史的重要线索变得分明了。
这个历史的线索,在“前100佳”就已经隐约存在,但作品还不成势,成势确实是晚近的事。这是相异于千篇一律、世界大同的流行音乐,而带有土地的气息、民族的气质的别样歌唱,具有音乐人种学的意义。通过前后连缀、绵延长达30年的观照,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与陶晓清、马世芳、叶云平,带领台湾的音乐文化人士,统筹整理出这条牛逼线索,依我看,这是《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最了不起的功绩,比对校园民歌历史的彰显还要了不起。这条线索是:
沈文程《心事谁人知》——《洪荣宏专辑(三)》——《桂花巷》——潘越云《情字这条路》——黑名单工作室《抓狂歌》——陈明章《下午的一出戏》——林强《向前走》——罗大佑《原乡》——陈小霞《大脚姐仔》——《少年吔,安拉!》——陈芬兰《杨三郎纪念专辑》——《新宝岛康乐队》——吴俊霖《爱上别人是快乐的事》——凤飞飞《想要谈同调》——江蕙《酒后的心声》(以上为“前100佳”中的台语专辑,唱闽南语,却不一定是原住民)
(以下为“后100佳”中的原住民音乐创作,不一定唱闽南语,却是扎根在台湾山地上的乡土歌唱)陈小霞《化妆师》——林强《娱乐世界》——猪头皮《我是神经病》——《新宝岛康乐队第Ⅱ集》——蔡振南《生命的太阳》——浊水溪公社《**乐欲期作品辑》——黑名单工作室《摇篮曲》——许景淳《天顶的月娘啊》——金门王与李炳辉《流浪到淡水》——伍佰&CHINA BLUE《树枝孤鸟》——陈建年《海洋》——纪晓君《圣民歌——太阳 风 草原的声音》——郭英男与马兰吟唱队《横跨**地球》——巴奈《泥娃娃》——交工乐队《菊花夜行军》——陈建年《大地》——谢宇威《一侪•花树下》——生祥与瓦窑坑3《临暗》——王宏恩《走风的人》——胡德夫《匆匆》。
而两个100的前十大,可谓具有品位标示意义,是大旗。结果,“前前十大”挤进了2张台语,林强《向前走》和黑名单工作室《抓狂歌》;“后前十大”,5张半“台唱”雄踞前6名,陈建年《海洋》、胡德夫《匆匆》、伍佰《浪人情歌》(算半张)、纪晓君《圣民歌——太阳 风 草原的声音》、伍佰&CHINA BLUE《树枝孤鸟》、金门王与李炳辉《流浪到淡水》。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个200大评选很“台”,相当“台”!
“后100佳”榜单的缺憾

“后100佳”榜单最大的缺憾,是时间的积淀不够。1993年到2005年,堪称华语流行音乐最纷乱的12年,也是最没有方向感的12年,用马世芳的话来说,“在这个‘歌曲泛滥、专辑贬值’的时代,这样一本指南,会不会变成‘专辑时代’回光返照的最后纪念?”这样的一个时代,本身就有太多疑问,还没有来得及解答,加上回望的间隔着实太短,时间的浪涛还没有对花花世界的五色浮华进行充分的淘洗和沉淀,时尚的力量还很大。有时候,因为时尚,加重了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关注度;又有时候,同样因为时尚,我们反而会刻意回避一些风云人物,以为他(她)就是流俗的。这都干扰了我们的眼光。
以我的心得,我觉得,这些“百佳”是可疑的:伍佰、陶喆、王菲、陈绮贞、杨乃文、五月天、范晓萱、周杰伦(入选作品过多);陈建年、张惠妹、乱弹、自然卷、糯米团、陈奕迅(入选一张足矣);王力宏《公转自转》、梁静茹《勇气》、《周蕙精选》(以上所选或非本人最佳,或该艺人所有专辑都不够分量);而这些“非百佳”是可惜的:南方二重唱《相知相守》、齐秦《无情的雨无情的你》、齐秦《暗淡的月》、狗毛《冲动》、《黄韵玲的黄韵玲》、熊天平《火柴天堂》、《七月一日生》(夏潮合辑)、陈永淘《阿淘的歌/离开台湾八百米》、哈狗帮《九局下半》、许哲珮《气球》、陈冠茜《欲言又止》、Lisa《More Lisa…》、78bpm《红月亮》、信乐团《天高地厚》、王城《多美丽呀》,它们或者没有进入决选,或者压根儿就没进入评审团的视野。

20090202_043668106af7603bf555csClm2F0fd9M.jpg (14.64 KB)

20090202_043668106af7603bf555csClm2F0fd9M.jpg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