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m974.tom.com??2004年04月15日14时32分??来源:精品购物指南??颜峻
绝对是陈词滥调。但是陈词滥调自有其道理。比如说,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这首歌会那么受欢迎?除了毕业的大学生,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唱着它醉倒在情人怀里?我还记得,记录片《毕业》里的那个镜头,一大帮毕业生排成一字形,向校门走去,他们唱着《大约在冬季》。说是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最后却一点也不轻,简直是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云云。其实唱歌的时候,人主要是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主人公,同时也是观看戏剧的观众。毕业这事情,离愁别绪,长亭外古道边的,少不了眼角有泪,但为什么那一年的眼泪又特别的多?那一年砸掉的酒瓶也特别多?为什么跟大学没有关系的人,也眼角有泪,也砸掉了酒瓶?
花样年华-我要吃喝玩乐 Show一下我的数码背包
说大约在冬季,其实是虚晃一枪,因为根本没打算回来,走都走了,爱不爱的也就那么回事了,只不过互相骗骗,说亲爱的,我走了,我会回来,我会为你祝福。出走和离别,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所钟爱的主题,因为他们心里,装满了逃避。理想破灭的结果,不是愤怒,而是虚弱,除了从眼前的现实撤退出去,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何况离别和丧失本身,又是一件美极了的事情。《毕业》里面的上铺的兄弟喝了点酒,背诵起海子的诗,说是以梦为马,然后又摇着头说,尊严这东西,我们不配拥有。好吧,以梦为马的人总是被破灭感一把揪住,被打了左脸的人,总是自己打自己的右脸,毕业的人不但告别了青春,也告别了所谓的理想,知识经济的角斗场上他们将是最凶残的白领猛士。
90年代初期的流行歌,怨妇多一点,中后期呢,谴责甚至诅咒对方的麻辣情人比较多,这中间都是有道理的。回到《大约在冬季》,那就是告别的多一点,人们都在告别。一边骗自己说我还会回来,我还有梦有理想,一边已经良心发现,嚎啕起来,所以唱到最后是一定要扯起嗓子的。这就是从像牙塔掉进垃圾堆的正常反应,没有几个人抗拒命运,他们加入垃圾堆的速度,通常只需要一趟回乡的火车。一个时代的人都在告别,告别80年代,快刀乱麻,回头是岸,诗意之类的东西只要用诗意的方式告别掉,就不会再有什么牵挂——后来不是有了一首《小芳》吗,有人就听不惯,说这个始乱终弃的负心人,居然还有脸唱歌。朋友,命运的大腿,往往不是爱情和个性的胳膊能够抗拒的,只不过有些人唱,有些人不唱,这就是选择。
现在那些毕业的人都长大了,偶尔也进KTV唱老歌,西装或者套装裙,说起当年愤世嫉俗的故事,权当是年纪小不懂事。那个歌里的倾诉对象,还在苦苦等待冬季,还在祝福,而离开的人却成为社会栋梁,拥有了广告里那种美好生活,不会再相信什么祝福和等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