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金兆钧: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说齐豫与齐秦

我听齐豫的歌的时候,不知道谁是齐豫。那还是盒式录音机刚刚进入中国,我们这些穷大学生只能望机兴叹的时代,同学不知从哪里转来的大开盘带,我们借到团委的老式录音机,躲在宿舍里扒邓丽君的谱子,扒刘文正的谱子。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歌,不是《橄榄树》,也不知道歌名,很久以来,我一直把这首歌叫“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像地上的人群一样稠密呢?地上的人们为什么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疏远呢?”听了之后,只觉得一下子懂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后来知道了《橄榄树》,知道了齐豫,知道了李泰祥。才知道自己崇拜错了胡慧中——不是演技,是我以为其中的《欢颜》是胡慧中唱的。

  齐豫就这样成为那一代人的一个音乐启蒙者——不是知识的启蒙,是美感上的启蒙,是一种声音概念的启蒙。相比邓丽君,齐豫对我的影响更大。今天我们谈起莎拉.布莱曼开始用“跨界”这个词了,其实齐豫早就是个跨界歌手。当然,李泰祥先生也当然地是一位早在30年前开始跨界的大师。

  齐豫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时代标志。那是台湾歌坛的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是歌坛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如果说邓丽君是30年代以来华语歌坛的一个集大成者,齐豫和苏芮、蔡琴则成为新时代的代言人。诗意、诗境、人文关怀再度注入渐渐萎靡的华语歌坛,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批判在承继古典、融汇东西文化、关注人的生存的高度上汇集到了一起。

  70年代开始,整个华语歌坛经历了激烈的嬗变。不过十余年,又一个声音同样成为了时代的标志,这就是齐秦。

  如果说齐豫在古典加流行的意义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齐秦则在民谣摇滚加流行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齐秦自称为“来自北方的狼”,齐豫则调侃地说他只是披着狼皮的羊。齐秦是个创作型歌手,在他的作品中,齐秦保留了一部分飘逸轻灵的古典风韵,但更多的是来自摇滚乐中的躁动、冷峻和嘲讽。这两种元素的结合造成了中国式的软摇滚。或者不妨说,实际上齐秦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有嘶吼,但并不张牙舞爪。

  兄弟姊妹同样成就功业的历史上不少,如勃朗特姊妹,如莱特兄弟。姐弟同行且都有成就的不多,如齐豫与齐秦不但各自成就一番事业,且相隔十余年,分别成为特定时代标志性人物的则可称罕见。如齐豫对齐秦走上音乐之路、人生正道的引导更是难得的佳话,正如俞平伯先生评价《红楼梦》中的宝钗和黛玉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各得其妙,各有佳音。

  看到一篇网上的评论,说齐豫是一直没有大红大紫,却永远让人难以忘怀。我深以为然。

  一个朋友疯狂收集唱片,最后发现以时间计算,恐怕此生根本无法听完所有的唱片。其实人生一世,主动与被动,听过的音乐作品何止上千上万。但你会发现,正像《基督山伯爵》中法利亚长老所说;世上的书籍太多了,但对一个人来说,其实有两百本就够了。音乐于人,也是一样,你会发现,最终陪伴你一生的音乐其实也不会很多。对于很多人来说,《答案》《橄榄树》《欢颜》和《大约在冬季》《外面的世界》《北方的狼》会是终生享用的吧!

  歌手能感动当代,已经不易;能成为时代标志,更为不易;一些作品能流传遐迩,步入经典行列则该说此生无憾。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敏感、对美的表达和执着,对亲友、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爱和责任感,或许就是成为这样的歌手的必要条件。

AAAAAAAAAAAAAAA.jpg (16.34 KB)

AAAAAAAAAAAAAAA.jpg

[fly]无路可逃  所以逃 无望地等  醒着是煎熬 我的心       长满野草   像荒岛 没有飞鸟       只有风  野兽般嘶嚎 谁在寻找  谁会停靠.....[/fly]
是啊!歌坛还有潘美晨、潘协庆姐弟、张惠妹姐妹,能和齐豫、齐秦的成就相比吗?
好贴,我顶!
水岸//
你是一滩清亮的溪水
      欢快地流向远方我是岸边险峻的山峰
                                   默默凝望着你远去的身影
狼与天使.
QM
我的网名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才这么注册的!
超超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是超超知道他爱齐秦有多久。 超超说他爱齐秦要到永久,你们相信吗?
要问我除了齐秦还比较喜欢谁的歌的话,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齐豫了!
生命的感动缘于无法言说的拥有遭遇碰撞
金兆钧:写在王杰北京演唱会前



金兆钧:写在王杰北京演唱会前


新浪娱乐
  王杰终于来了。听到这个消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感觉就挥之不去了。《一场游戏一场梦》《安妮》》《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这些旋律也就悄然浮现。

  那个年代我对港台歌曲并不是很感兴趣,也并不曾成为哪一个歌手的Fans。也许是当时精力集中在内地原创歌曲上的缘故吧。但仍然有一首又一首的港台歌曲无法逃避,入耳而后入心。先是罗大佑、李宗盛的歌,然后是齐秦、童安格、姜育恒、赵传,张雨生,潘美


  


辰,自然,王杰也是其中的一个。

  虽然王杰唱“一场游戏一场梦”,如今十多年过去,倒是“往事并不如烟”。在今天到处高举“娱乐”的旗帜,“八卦无人能及”的广告堂而皇之地占据北京的广告路牌的时候,回想当年,并不觉得那是个游戏的年代。相反,在我颇受“港台是文化沙漠”说法影响的当年,慢慢地从上边提到的歌手们的歌声中发掘当中并不乏文化。

  那是一个流行音乐带有理想光环的时代,处在华人文化在世界大背景下激烈转型的时期,无论是音乐人们还是歌手们或多或少都承载了一点责任感和沧桑感。我不知道王杰的《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是否受了崔健的影响,但他确实也有一首《一无所有》,而且,毫无疑问,关于是否“一无所有”确实是当时无论内地还是港台不少歌曲创作所关切的潜在问题。在时代的喧嚣中,有人发现梦中巨人的自己醒来不过是生活在剃刀边缘,有人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支刚想露头就变成猎人目标的小小小小鸟,有人发现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很无奈,有人宣布: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而王杰宣称: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这里。歌词写作以“梦”为题很常见,当然,这些梦无非是面对现实的反应而已。王杰给了什么梦呢?

  回头听听王杰的歌,不晓得当年干吗要定位成“浪子”或者“忧郁”。自然,王杰不是创作型,大多数作品是与词曲作家的合作。在我看来,王杰大多数的作品“浪子”痕迹看不出来多少。“忧郁”有一点,但是这不是那种迎风洒泪、对月伤悲式的忧郁。于忧郁背后,倒是有种“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洒脱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坚韧。如“干杯朋友,就让那一切成流水。把那往事当成一场宿醉。明日的酒杯,莫再要装着昨天的伤悲。请与我举起杯,跟往事干杯。”又如:“原来你是我还没遗失的旧行李,藏在我还以为早已封死的心底。当你整个人走出了我的视线,会议在刹那间洒了一地。”

  当然,除了作品,重要的还有声音,王杰大约不能算“偶像”歌手,那个时代的歌手也大部分都是唱将。他的声音确实带有几分沧桑,但结实而沉着。我想这是他能够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有足以动人的作品,有足以动人的声音,这似乎可以说是他们那一代歌手共有的特征。当然,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感受与时代同步,不但反射,而且透视,不乏“娱乐”,但重在言之有物。所以,当流行的流行之后,必有一些旋律,一些言语就留下去,不但足以令同代人怀旧,也同样能够击中新生代的神经。

  游戏依旧,梦也依旧。如今是梦醒人归来,王杰又回到了歌坛。时势已变,青春易老。北京的演唱会当然会是喜爱他和他的歌的歌迷们的一场盛宴,不知道今后的王杰还会带给人们什么?我只知道,流水未必无情,真实不会褪色。正像苏芮唱的: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