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喜欢怀旧的朋友应该对当年央视版的《西游记》印象很深,自然也忘不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上周六,通过一个渠道得知他来沪签售,遂前往一堵“猴王”风采,果然名不虚传也!(为了体现怀旧的风格,偶特地穿了一件旧外套,02年见小哥也是穿的这件,呵呵)
偶参加的是上午的签售,未对媒体公开,在媒体上出现的报道是下午的那场签售。
————————————————————————————————————
《品西游》不是跟风 六小龄童反感对名著恶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8日08:59 新闻晨报
昨日,“美猴王”六小龄童(blog)携新作《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出现在上海书城。演了17年孙悟空,这是他第一次用文字的方式来解读《西游记》。用童话大王郑渊洁(blog)的话来说,在国人中,和《西游记》距离最近的非他莫属。六小龄童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反感现在颇为热衷的对文化名著的戏说和恶搞,他呼吁:“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
不是为了跟风才写
给新作取名《品西游》,难免让人觉得有跟风嫌疑。但六小龄童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他就开始写这本书了。“当时书名叫《取经路上十七年》,因为我拍摄《西游记》用了17年的时间,从1982年到1998年拍完,一个演员用17年的时间把世界名著拍完,这是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而且,历史上玄奘大师真正西天取经的时间也是17年。”
他表示,如果按这个时间,哪位学者品读的时间都没他早。等到了出版前,按照出版社的建议,才把《取经路上十七年》改名为《六小龄童品西游(上)》。“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名著的弘扬已经形成了一种气势,有品红楼、品三国,因此出版社也想做这样一个系列。我觉得用这个书名也不错,更直接更明确,但我不是为了跟风才去写。”六小龄童表示,自己对《西游记》的品读,融入了17年的表演感悟,“易中天(blog)和于丹等人的品读很好,但我写作的内容也有学者感悟不到的地方。”
反对戏说与恶搞
针对当下人们热衷的大话名著和戏说历史人物的风气,六小龄童表示,别人创作《西游记》后记、新记他都不反对,但要有基本的创作底线。“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这些角色的基本性格不能变。我觉得,改编者一定要笔下留情,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或戏说,甚至恶搞,比如,让孙悟空跟女妖谈恋爱,或者写孙悟空的‘一夜情’,这样的改编,令读者津津乐道于孙悟空对情爱的追逐,这是不恰当的、过分的戏说和恶搞。现在有太多年轻人不读原著,所以这样做就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六小龄童建议,课本要给学生们讲吴承恩,讲《西游记》,对待名著唯一的态度就是继承和发扬。
等待和斯皮尔伯格合作
几年前,六小龄童就希望能再拍一部《西游记》的电影。当时,他最希望能够合作的国内导演是张艺谋。但张艺谋要担纲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根本没有档期。后来看到有消息说,斯皮尔伯格要拍《西游记》,于是六小龄童就期待着,能与斯皮尔伯格有一次合作。
当记者问到该事的具体进展时,六小龄童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双方并未就此事有过任何实质性的洽谈。前不久他去美国演出可惜没去洛杉矶,错过了一次和斯皮尔伯格见面的机会。但六小龄童仍等待着这样的合作机会。“按照我现在的年龄,作为一个演员可能并不是体力最好的时候,但作为一个艺术家,却是最成熟的黄金年龄。”他告诉记者,孙悟空的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奥的学问,不是谁都可以演的,“美猴王的接班人,不是简单学几个动作就成了,它是一种文化的延伸,所以不会只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晨报记者徐颖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7-3-19 at 13: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