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馋一下“暗淡的月”,意大利爵士音乐会现场文字记录(一楼已更新)

春花烂漫的四月 领略浪漫的意大利爵士风情

缤纷意大利—爵士周末音乐会
时间: 2008年4月11日 周五 19:30
演出:马诺什乐团:
演唱:艾莲娜•科隆巴多
吉他:努齐奥•巴尔别里 卢卡•埃尼佩奥
手风琴:马西莫•比其昂迪
贝司:皮埃尔•斯蒂夫•吉诺•塔其
三人行乐队:小号:雷蒙•莫罗
鼓、打击乐、马林巴:达里奥•布鲁纳
贝司:费德里克•马儿凯撒诺
时间:2008-4-11  星期五票价:680 380 280 180 120 90 60 30元  


哈哈,我们一伙上个月已经提前买了最便宜的30元票, 好在这个音乐堂地方不大,最后一排也不算远,何况票不一定全部售出,可以往前凑合凑合

俺知道“暗淡的月”最喜欢看这些演出了,故意馋你一下 你可以跟帖报负我 不过下班我就赶去现场,逃之夭夭了……

————————————————————————————————————————————————————————————

作者:崔健论坛——拉拉


【观后感】缤纷意大利爵士音乐会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     







“缤纷意大利爵士音乐会”已经过去几天了,但只要一闭眼,就马上能回到4月11日的中山音乐堂的那个美妙声场里。这就是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吧?!



音乐会被风格迥异的两只乐队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是三人行乐队,下半场叫做马诺什乐队。两只乐队的唯一共同点是,没有陈词滥调,新颖得让人防不胜防。



三人行乐队的武器是小号、大贝司和鼓。开场曲目极尽内敛之能事,打击乐手发出的是清脆的一声“叮咚”,而年轻的小号手小心翼翼地收着气,大气不敢出似的将音符细细地吹出,低音提琴则紧随其后,不张扬地发出低沉的节奏音。轻柔的音乐,让我以为这是一支忧郁的小夜曲乐队。然而,我错了,接下来几支曲目的演奏让我渐渐目瞪口呆。                                                                              




也许是孤陋寡闻,我第一次在爵士乐的演奏现场中听到了使用效果器的小号,失真的号声如同噪音;而大贝司的节奏则越来越强劲,低沉有力又有股莫名的狂躁不安,好像工厂里机器有节奏的轰鸣;更离谱的是鼓——没见过这么打鼓的——除了频频发出不规则音的鼓槌,鼓手还用上了塑料袋、铁链子等家伙,一会敲,一会磨,特忙活。白发的鼓手像一个总是突发奇想的老顽童,有时又像一个神经质的狂人,随时随地用各种意想不到来刺激你的耳膜。




爵士意味着不规则,但是我们已然在传统爵士的浸染里习惯了那种“规则的不规则”,所以,这种实验性极强的不规则对我们的听觉经验是一种挑战。有的时候,小号和贝司正水乳交融地悲情,鼓声突然蹦出来用另一种节奏去搞破坏;而当贝司被鼓勾引而去,与鼓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正在铿锵有力地摇滚,小号则突然单飞,轻灵地飘远,如同泛着金色毛边的天使。



即兴SOLO是必不可少的,起承转合之间全是令人血脉喷张的精准华彩。大多时候,三种乐器各自为政地和谐着——各自清晰又浑然一体,层层叠叠将情绪推向**。当然,这个乐队的情绪是多变的。开始时的轻柔、忧郁,中段的奔腾、冒失和跌跌撞撞,后半段令人忍俊不禁的调侃和自我解嘲——他们的确是俏皮的,快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分钟的中国小调,不防备地起,又突然不防备地嘎然而止。最后一曲,小号用了延时器,渐弱的效果,好像松垮掉的发条,滑稽可笑。在同一支乐队里有着这样变幻多端的音乐风格,是不多见的。但有趣的是,它既不让人感到神经**也不混沌茫然,仿佛现代艺术,杂乱中自有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巧妙设计的节奏和美感。



我渐渐明白,这是一支热衷实验的乐队,他们尝试着各种新鲜的可能性,尝试着对传统爵士的突破,但又不止于技巧上的探索——音乐所传达出的复杂情绪,忧伤和俏皮,脆弱和幽默,足以表明音乐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程度。






如果说沉默人三重奏带给观众的情绪是充满意外的兴高采烈,那么马诺什乐队带给观众的感受则是来自**的撩人心弦。






马诺什乐队有五个乐器和一个人声——两个老头,两个青年和一个吉普赛女郎。






乐队成员一坐定,没有寒暄,没有点头示意,两把木吉他就不由分说地响了起来,琴声丝丝入扣,天作之合。听多了电声的我们,一下子被久违的箱琴声拉回到阳光耀眼的西西里岛,一下子拉到了教父和他的子孙身边,与他们一起听着忧伤的歌谣,并聊起那些美丽传说。把这种悠远情绪进一步深化的是另一种久违的乐器——手风琴。



拉手风琴的老者,白发,笑容慈祥,眼神温暖。琴声舒缓悠扬,遥远而温柔,总在吉他声落下时飘然而起,仿佛黄昏的牧场,牛羊下山,姑娘的花裙在夕阳中飘扬。



箱琴和手风琴此起彼落,收敛中带着超然的欢乐,观众内心无数小小的快活的**被撩拨起来,以至于每一次声音的转换都会博得一片情不自禁的掌声。这个乐队没有鼓,节奏的把握都靠低音贝司,而贝司的每一个节奏都在两声心跳之间,在骨节之间,充满了令人心痒难搔的挑逗意味。整只乐队都在用温柔的心演奏,所有的乐器都不虚张声势,但所有的乐器都悄然**——都要经过怎样的历练才会达到如此低调而迷人的音乐境界?



第二只曲子开始,一个意大利感超强的妖娆女人上场了。黑发,红衣,浑身充满着吉普赛女郎的热烈奔放。一开口,却是三十年代的声线,如老式唱片机传出的歌声,懒散而妖媚。现场的画面一下子从黄昏牧场转到三四十年代的**,觥筹交错中,迷离的眼神,刺鼻的雪茄味和香艳的情事……



味道够了,但嗓音还不够老辣,不够嘶哑。我想,再过三十年,等这个红衣黑发的意大利女人被浓烟烈酒浸透了嗓子,被炽热的爱情折磨得千疮百孔,那时的声音一定更有让人想再多喝一杯的沧桑味道——当然,这是极端自私的想法。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支乐队去掉人声更好,因为红衣女人太抢眼,遮掩住了老头们的光彩,而我希望的是,全心全意地感受淳朴的箱琴和怀旧的手风琴的悄然对话,那对话是练达通透后温柔,小小的、一闪一闪的、不忍张扬的、不扰民的独自快乐。      





虽然只有两支乐队,但整场音乐会却足以配得起“缤纷”二字。迥异的风格让我们耳目一新,隐含在不规则节奏之中的旋律又始终能让我们感受到意大利特有的忧郁和浓烈气质。三人行乐队的现代和马诺什乐队的古典相距如此遥远,却又能如此相得益彰地和谐在一起,这本身就足以给人以爱和美的感动。

—————————————————————————————————————————————————————

好文字啊,我可写不出来,感受也远远不如拉拉那么敏锐,光觉得舒服、好听,有嘴里说不出来的意趣,可谓“牛嚼牡丹”了。

[ 本帖最后由 京A32777 于 2008-4-16 17:06 编辑 ]

未命名.jpg (8.93 KB)

未命名.jpg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呵呵 在首都就是幸福啊
让我弹着  让我唱着  一个生命的过客  一个孤独的影子  一首生命的悲歌  一个岁月的休止符...
原声乐器的演奏会比电声演出的好太多了
现场聆听 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各种乐器的优美音色和乐手的精彩发挥
让我弹着  让我唱着  一个生命的过客  一个孤独的影子  一首生命的悲歌  一个岁月的休止符...
不错哦,还能买到30的票,反正是听,远近没啥差别
想问天问大地,或者是迷信问问宿命
厉害哦。
引用B2的话:
谁看演出我就讨厌谁谁谁!!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北京太远,还是看电视
分手  逃离的洒脱   离别  希望的超度    迷失在同归的殊途  没有开始又何谓结束
也跟着附庸风雅一次。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幸好俺不爱听这个,不然又得难受了
孤傲不羁的男人........我和小哥生日是同一天
hehe ..........流口水
专门顶上来,给“暗淡的月”看的!大家一起分享吧!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