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撕 碎 的 自 由 -----北岛《自由》赏析 </P>
<P>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姜全德 四川省内江市第四中学 张 柳 </P>
<P> </P>
<P>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品读北岛的《自由》,就会发现,全诗只有两行: 飘 撕碎的纸屑 这首诗的意旨也不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阅读之后,却难以忘怀。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了内容的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自由?《现代汉语词典》P1669云:①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但是,北岛在诗歌中,却用意象来表达了他对自由的理解或者说是感受。他为我们提供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意象,一个是动态的“飘”,另一个是“纸屑”,因为“飘”是“纸屑”的动态,两个意象实际上是一个:飘动的纸屑。那么,“飘动的纸屑”与“自由”有什么关系呢?自由自在。纸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不是自由是什么?在这里,值得品味的是“撕碎”二字。“撕碎”是对整体的破坏,是一种原有状态的解体:一个人,要想获得自由,就要付出破灭甚至是毁灭的代价。看来,“自由”原来也是“不自由”的。还有就是诗人将“飘”字独立出来,除了突出纸屑的飘动的情态之外,还在于“飘”也必须借助空气的浮力,“飘”也有所依傍,不可能真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北岛的《自由》中可以读出,北岛所提倡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对于北岛或者所有人来说,又都是虚幻的,它必须要在社会公德或纪律或法律范围内,没有真正的自由和绝对的自由。 </P>
[ 本帖最后由 力量与美 于 2007-9-20 19: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