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朴树,你的性格很值得卖弄么?

朴树,你的性格很值得卖弄么?收起阴暗吧
--------------------------------------------------------------------------------
http://fm974.tom.com??2004年04月14日16时32分??来源:TOM音乐论坛??《王东》版 季达是谁呀   


  前些日子大陆歌坛一个沉寂多年的歌手在公司的包装下又火了起来,凭借着华纳力推专辑《生如夏花》的走红,他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朴树,一个记忆中跟《白桦林》这首歌联系在一起的人,将一首汽车广告曲挂靠在他的名字下面。


  可这一次我却越来越烦他。我不明白这样一个满身上下透着矜持透着封闭感的人,如何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清新带来明亮。这种感觉从朴树出道那会儿就产生,只是当初他的歌给我带来的新鲜感觉掩盖了这方面的厌恶。概观朴树唱歌的姿势大抵都是一致的,肩头紧缩,双手捧话筒,站桩一样的架势保持一首歌终了。有时候从电视屏幕给予的特写中,我们能发现朴树那晶亮的眸子瞪大着,充满无辜与可怜,让我第一印象联想起《动物世界》里刚被人类发现了巢穴的小鸟那种惊恐状。后来看了朴树在一切媒体上谈他的童年和成长,才知道这些表象性的东西可能跟他的成长以及性格有关。


  在平媒关于朴树的文字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形容词往往是“尊严”、“真诚”等语汇,这些词也反复出现在朴树接受访问的句子里。据说朴树的性格偏木讷,不善言辞,甚至有点自闭症。有一回刘仪伟东方夜谭栏目采访朴树,十来分钟的时间朴树愣是一句完整的话没说出来,其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不如小学生,在其有限的能让人听明白的句子里,大概也就是谈他如何以他敏感的心灵去感触这个世界的能耐。


  诚然,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品,它的创作需要敏感的心灵作为天赋的基础。多数自闭症天然拥有敏感的心灵,这可能造成了一个误区,以为敏感的心灵多是那些心理张皇、脆弱、阴暗者的专利。事实上,只要具有了一定程度思考生命能力的人,他的心灵就已经趋于敏感,哪怕这个人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思考生命的能力与性格没有必然联系。可是朴树自己或许有意无意地这样认为着,那就是他倔强的成长是他的强势性格所在,性格上的自闭成就了他的音乐,而且将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属于他私人生活空间里的性格要素不断抖搂出来,从而在观众心目中得到一个“真诚”的评价。


  抛开性格自闭是否成就了“优秀”的音乐不谈,于朴树的言谈以及传媒的公共导向性,这一切似乎在乐坛传染着一股委琐的气氛,自闭者以为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深刻到了触摸上帝的角度,以至于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傲慢,而在形式上对生命缀以不断的否定,从灰暗走向另一个灰暗的结论。其实,性格这个东西作为人类深沉的精神丹田永远只应该存活于生命的底蕴中,你可以借助于文字或者音乐来了解性格,但绝不可将性格挖掘出来指导文字或者音乐甚至加以宣扬,更何况挖掘的是一种消沉、阴暗、闭塞的人生情绪呢。


  我不禁想华语乐坛教父级的罗大佑、李宗盛们、大叔级的周华健、齐秦们,尽管自小经历不同,尽管对人生的理解不同,尽管音乐理念不同,但他们似乎都在以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言谈向这个世界传播积极、乐观、关怀、爱护的价值观念,我们为他们的音乐所感动,更在音乐中接受了人生的力量,这是不需要灌输却形成普世主义的文化力量。记得华健在谈及走上音乐路途时的艰辛和挫折时,我们听到的不是他对生命的轻漠,我们听到的只是一个永远积极向前、努力不懈、悲欢皆坦荡的幸福所在。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日本政府把一项国家级的类似于“终身成就奖”的荣誉颁给了一个老邮递员,而原来这一奖项一直是颁给那些“经济精英”们的。其原因是这个老邮递员在他一生几十年的邮递生涯中,每送达一个邮件,都附带着送上一个真诚的笑容,一份满足的快乐,让每一个收信的人不管信笺内容如何首先接受到的是这份快乐的传递。联想起现在的朴树,我怀念华健们演唱的动容和激情,荡气回肠,而越来越反感朴树以木讷作卖点,以自己阴暗的性格面作秀的“自私”行为。这个世界需要健康快乐的音乐来构建流畅的旋律,需要具有积极追求的价值观底蕴的音乐内容。而不是陶醉在自我欣赏的怪圈还到处招摇的恶俗行为。


  维特斯根坦曾作这样一个比较,他说:“幸福和恋人跟悲伤的恋人各有各的爱怜之处,但是跟幸福的爱情相比,你的那种悲伤的爱情使你更加难以忍受自己。”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欢颜,更多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雨露,难以忍受一个歌手、一个公众人物以阴暗、浅薄、自私的心境向传媒导向丢心灵垃圾的行为,那只会让这个歌手变成一个类似祥林嫂的悲剧角色。


  朴树,收起你的阴暗吧!
------------------------------------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为什么对这个人会从一开始的比较欣赏到现在的看到就烦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oasis at 2004-4-15 24:
本文作者的感受根本不是偏激的,如果你真正去关注扑树,你也 会有此感觉的,他确实让人感觉在卖弄,很准确。扑树非常令人讨厌
没错,虽然有很多类似“批判”的文章非常极端,即便观点正确也令人反感,但是本文其实一点都不偏激。
内向忧郁自闭都没有错,但扑树利用了这一点,一再夸大。之前无意中听过几次他的专访,听得我反胃。他在舞台上的穷酸相更叫人生厌。
他在音乐方面不是没有才能,但是极为有限,完全不值得被吹捧到如今的地步。说到底,新近这张专辑的大获成功完全是华纳公司砸钱炒作的成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