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帖----【流水帐之一】流行音乐三十年:我们的公共记忆

作者:崔健论坛--拉拉

按:奥运挤掉了一切,到年根儿了,各个媒体才想起来,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再不赶着做做纪念专题,就赶不上整日子了。于是,所有的活儿全赶一块了。半个月,平均每天睡不到五个小时,自己写了什么,一概不记得。基本不过脑子——主要是脑子早睡着了,醒着的,只有手。

所以,本人对文字概不负责。



【引子】
时间于不经意间中流走,并不遥远的记忆,转眼已成历史。不经提示,我们几乎意识不到改革开放已然有了三十年时间。回首过去,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这变化反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这三十年的文化发展脉络,更是清晰地镌刻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音乐,则因为其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和敏感天赋,成为一个社会**、经济及观念意识转变的风向标。回首这三十年的流行音乐,蓦然发现,那些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流行歌曲,不仅紧密伴随着私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同时也串连起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社会生活图景,因而,流行音乐无意中成了民众的公共记忆,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一,1978——1985:通俗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下暗流涌动


**十年,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只有红色歌曲和**京剧,抒发个人情感的歌曲被视为毒害人们思想的毒蛇猛兽加以制止,改革开放,文化被解禁,于是音乐家们焕发了蛰伏已久的创作活力,他们迫不及待地创作歌曲以表达自己的喜悦,抒发内心的感情,于是,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美抒情歌曲应运而生。1978年,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对新生活的渴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金梭和银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大批旋律欢快歌词明朗的歌曲迅速被百姓所接受,成为讴歌改革开放的主旋律。而活跃在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上的李谷一,朱逢博,郑绪兰,朱明瑛,蒋大为,苏小明,沈小岑,成方圆,关牧村,金曼,王洁实,谢莉斯,殷秀梅等等都是人们喜爱的歌唱家。

1978年,一首《妹妹找哥泪花流》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这首曲调优美伤感的歌曲出自电影《小花》,同样出自该片的还有《绒花》,也一样为年轻人所广为传唱。电影插曲,这种不算新的音乐形式,随着电影的重新繁荣而遍地开花。《小街》中的《妈妈教我一首歌》《心中的玫瑰》,《红牡丹》中的《啊,牡丹》,《知音》中的《山青青水碧碧》,《归心似箭》中的《雁南飞》,《少林寺》中的《牧羊曲》,都是当时广为流行的电影插曲。相比于讴歌新生活的主旋律抒情歌曲,这些歌曲优美而伤感,歌词普遍具有个人色彩,因而,更为年轻人所喜爱。到现在,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与此同时,在港台流行音乐和欧美流行音乐影响下,另外一种被称为“通俗歌曲”的流行音乐也在开始生长。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原本封闭于国门之外的信息蜂拥而入,国人如大梦初醒一样迫不及待地张开了双眼,竖起了耳朵,去搜寻并热情接纳他们生活中所不曾拥有的一切新鲜事物。长期浸泡在激昂高亢的**歌曲和样板戏中的国人,被邓丽君,这个来自台湾的柔美名字所迅速征服,她甘甜的嗓音和歌曲中浪漫诗意的爱情意境温柔地抚摸着人们冰冷已久的心灵,尽管当时被主流意识形态当成“靡靡之音”加以批判,但是依然禁止不住人们争相私下转录她的每一盘专辑,于是《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几百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迅速在人们中间流传开来。与此同时,被主流媒体所认可的《兰花草》、《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歌词清新的台湾校园歌曲也大批涌入,迅速被年轻人所接受。此时,影响中国流行音乐较大还有来自欧美和日本的流行音乐。杰克逊、麦当娜和三口百惠都是八十年代初青年心中的偶像。这些表达个人情感、充满个体情绪、演唱方式更贴近百姓的外来流行歌曲,在被广大青年所热烈欢迎的同时,也给国内的青年创作者们带来启发,于是,一批主流之外的通俗歌曲开始艰难产生。在缺乏主流媒体支持的情况下,以另外一种方式迅速在青年听众中间赢得市场。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广播和刚刚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电视,与此同时,录音机开始流行,四喇叭收录机成为青年们争相追逐的时尚。这个收听途径的改变,使得人们有了更多自主的选择。而音像出版业的兴起,更为流行音乐的民间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歌唱新时代的热情洋溢的主流歌曲之外,另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却势不可挡地在民间火速流传。与主流媒体上的抒情歌曲并行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通俗歌曲。

张蔷,是八十年代一个没有上过主流媒体,但却是当时的青年无人不知的一个名字。她没有原创歌曲,靠翻唱港台歌曲起家,其充满个性的沙哑嗓音,奔放的旋律,强劲的节奏吸引了探寻一切新鲜事物的青年听众,那首《热情的沙漠》像一股旋风一样横扫城市乡村,磁带销量一时无人能出其右,而磁带封面上充满个性的爆炸头,则成为八十年代初的时尚符号,至今为人们所记忆。

相比翻唱歌曲,原创流行歌曲也显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少女明星程琳,由于声音纯净柔美,而成为邓丽君式的流行歌星,她所演唱的曲目都由国内词曲作家原创,《小螺号》(付林词/曲)和后来的《童年的小摇車》(付林词/曲)《熊猫咪咪》(侯德健词/曲),红遍大江南北。后起之秀朱晓琳,也以《妈妈的吻》而为广大听众所喜爱。此外,随磁带一起走入大街小巷的名字还有张行、周峰、程琳、朱晓琳等等。周峰的《夜色阑珊》《季候风》,张行的《一条路》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通俗歌曲。

二,1986——1990:流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最初的几年,文化迅速发展,对外来信息的接受从一开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敞开胸怀大胆拥抱,经历了文化的浸泡,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们从八十年代初的讴歌和抒情,开始集体进入带有社会责任感的理想主义创作时期,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对个性的追求,对独立思考及创造力的渴望,成为青年意识的主流。

而在传播形态上,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日渐丰富,使得电视成为最强劲的传播媒体。春节联欢晚会和电视歌手大奖赛的成功举办,电视连续剧的热播,都为流行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与此同时,唱片公司大量产生,翻版、盗版横行,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推波助澜。而歌舞厅的繁荣和各类现场演唱会的火爆,则养育了一代具有现场表现力的职业流行歌手。

1986年5月,于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百名歌星演唱会成为中国流行乐坛的标志性事件。百名歌手为国际和平年演唱的《让世界充满爱》(陈哲小林王健词/郭峰曲),呼应了美国45位巨星为非洲灾民举办的《四海-家》大型义演活动,标志着流行乐坛新生代创作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流行乐手正式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娱乐文化的主流。

在这届演唱会上,一个身着旧军服的年轻人,带着一只摇滚乐队,用充满爆发力的浑厚声音唱出了《一无所有》,赢得了场内最高分贝的欢呼声,这个年轻人叫崔健,而《一无所有》的登台亮相把中国摇滚正式带到地上,从此改变了中国流行乐坛的格局。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普遍热情寻找理想的年代,也是一个个人意识集体苏醒的年代,同时是一个怀疑和反叛的年代。而崔健的第一张专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988年)正好替人们呼喊出了积压已久的内心的声音,给无数中国人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呼吸快感。“摇滚”,这个舶来品以其新鲜的节奏和形式迅速引爆了人们的听觉**,同时以其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引发了中国人追寻自由精神和独立意识的热情。从此,流行音乐不单有抒情的意义和娱乐的功能,而且还部分地承载了社会批判的重担。

西北风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另一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范琳琳、杭天琪、胡月、那英、韦唯等歌手演唱的《黄土高坡》(陈哲词/苏越曲)、《我热恋的故乡》(孟广征词/徐沛东曲)、《十五月亮十六圆》(张藜词/徐沛东曲)、《山沟沟》(毕晓世曲)《认识你的时候》(陈哲词/付林曲)《心愿》(任志萍词/伍嘉冀曲)等带有黄土高原信天游味道的一批歌曲迅速征服了城乡听众,成为一个时期的热点。这些歌曲既表达了对黄土地的眷恋,又表达了挣脱土地的束缚,奔向都市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崔健的《出走》一样,部分程度地反应了中国的社会形态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精神上所经历的困惑迷茫挣扎和憧憬。

电视剧的热播,使得电视主题曲取代八十年代初的电影插曲而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刘欢、孙国庆、张伟劲、范琳琳、李娜、傅笛声等演唱的《雪城》(李黎夫曲)、《便衣**》(雷蕾曲)、《篱笆·女人·狗》(张藜词/徐沛东曲)、毛阿敏演唱的50集《渴望》(雷蕾曲)等电视主题曲都是一时热点。这些歌曲,普遍从民族民间音乐中获取音乐元素,带有民歌风的苍茫味道,因而广为普通百姓所接受。

晚会和大赛推出了一批新的面孔。青年歌手大奖赛得主苏红校园民谣《我多想唱》(谷建芬曲)、《小小的我》(王健词/付林曲)流行一时。陈汝佳《故园之恋》(李川、亦尘词/付林词)红遍大江南北。毛阿敏在春晚演唱的《思念》(乔羽词/谷建芬曲)《烛光里的妈妈》(李春莉词/谷建芬曲)奠定了她在歌坛实力派地位。

三,1991——1999: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的耳朵是奢侈的,那时候,港台的流行歌星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罗大佑,齐秦,童安格,郑智化,王杰,姜育恒,李宗盛,周华健,王菲,谭咏麟,张学友等等歌者一齐内地青年带来了无比丰富的感官及精神享受。那个时期,中国社会正飞速向商业社会转型,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人们的眼界完全打开,对时尚的认知达到与世界同步的水平。打口带、港台音乐的流行,使流行音乐的听众渐渐分流。而收听形式也随着随时听和CD 的流行而变得越来越私人化。来自欧美的MTV和流行音乐排行榜形式,也成为流行音乐多元化个性化巨大的推动力。种种原因,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而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出现了多条线路并行的局面。回首望去,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1992年,广州新时代音像国内公司为外型清纯甜美的杨钰莹发行专辑《风含情,水含笑》,当年销量过百万,创下内地艺人年度专辑销量新纪录。由她演唱的《我不想说》《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在城乡百姓中广为流传。杨钰莹的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包装歌星,从此,中国流行音乐向着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大举进军。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摇滚蓬勃发展,领军人物崔健继《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之后,相继出版了《解决》和《红旗下的蛋》两盘专辑,并在九十年代初举办的全国巡回演出中,把观众对演唱会现场的参与热情推到极致。大批风格迥异的摇滚乐队紧随崔健其后纷纷登台亮相。唐朝、黑豹、指南针、轮回、眼镜蛇等等摇滚乐队在青年中火爆一时,《梦回唐朝》《无地自容》《烽火扬州路》等都是青年听众心目中的经典。1994年,由魔岩公司集中打造的“魔岩三杰”,以黑梦》《垃圾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三张专辑把**、张楚、窦唯成功推向了市场,同一时期,红星音乐公社推出郑钧的《赤裸裸》专辑就了流行音乐的另一个**。这是一批无论从音乐个性上还是歌词的意境上都非常出色的优秀唱片,至今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久久回响。在摇滚乐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音乐创作的队伍,他们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抒写,把创造力的展现视为生命。

1994年,一盘载有《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露天电影院》等歌曲的校园民谣合辑因为旋律流畅而伤感、歌词朴实而浪漫,同时,其多愁善感的青春情怀引起了在校大学生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心里共鸣,从而风行一时,并引发了校园民谣创作的潮流。高晓松,老狼,朴树成为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

艾敬、李春波、孙浩、谢东则形成另一个民谣群体——城市民谣。代表作有《我的1997》(艾敬词/曲)、《小芳》(李春波词/曲)、《一封家书》(李春波词/曲)、《中华民谣》(冯小泉词/曲)、《笑脸》(陈翔宇曲)。

九十年代可圈可点的流行歌曲还有很多,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陈小奇词/曲)、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李海鹰词/曲)、影视插曲《千万次的问》(刘欢曲)、《好汉歌》(易茗词/赵季平曲)、《从头再来》(陈涛词/王晓锋曲),李娜的《青藏高原》、那英的《心酸的浪漫》田震的《野花》、《干杯朋友》(杨海潮词/曲)、《执着》(许巍词/曲)都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成名的朱哲琴则剑走偏锋,她所演绎的《阿姐鼓》(何训友词/何训田曲)把中国流行音乐带到了世界音乐的境地。各种风格的作品相继问世,为流行乐坛注入多样化的活力。

纵观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我们似乎可以将之分为上下两个半期,上半期脉络清晰,下半期面目模糊。如果说九十年代上半期中国流行音乐曾分团队地以集体面目出现,那么下半期则越来越陷入单打独斗的境地。潮起潮落之间,存在着很多来自大环境的因素。这十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商业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使得人们的心性变得越来越浮躁。九十年代初期流行在青年中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完全从理想主义堕入物质主义。追求独立思考和创作个性依然是流行音乐的大潮流。而中后期的主流价值观则完全被物质主义所掌控,急功近利,成为影响作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信息来源剧增、港台音乐的冲击、听众市场细分、音像出版的急功近利等等因素都使得流行音乐的发展脚步语法凌乱。初次之外,意识形态掌控下主流媒体的导向也在抑制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总之,九十年代中后期,潮流性的音乐盛景再也没有出现。

四,2000——2008:想唱就唱可是没有好歌来唱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来自欧美的街舞、嘻哈,来自日韩的快歌劲舞,来自港台的青春偶像,都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娱乐趣味。春晚荣光不再,央视青歌赛的影响力被更加符合时尚潮流的超女快男类选秀节目所取代。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的娱乐及文化形态,网络,成为流行音乐新的主要传播渠道。同时,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手机铃声形式的出现,也推动着流行音乐的网络化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唱片营运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唱片销量一落千丈。

如果说2000年以来的流行音乐一片荒芜,可能有点刻薄,但是面目不清,却是公认的事实。回顾起来,给人留下印象产生巨大影响的国产原创歌曲并不多,可以数得出来的是韩红的《天路》《我的家乡日喀则》、孙楠的《你快回来》、羽泉《最美》、汪峰的《飞得更高》、许巍的《在别处》、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再加上快男冠军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仅此而已了。异常火爆倒是一些网络歌曲,比如《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之类,但是由于曲调简单歌词苍白,因而呈现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两三天”的快餐局面。由于没有好的原创音乐,青年们只好把**寄托在周杰伦、蔡依林等港台歌星身上。

从九十年代的《我多想唱》,到当下流行的《想唱就唱》,我们不难发现,萦绕在国人心中的好歌已经不多,但是起身于网络和选秀节目的草根明星却很多,李宇春、周笔畅、陈楚生、庞龙等都是当今这个时代的流行符号。但是由于没有好的词曲,尽管红极一时,但都没有给大众带来值得传唱的经典歌曲。

创作上的荒芜,与整个时代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关,音像公司为了商业利润,而忙于制造偶像,从“打造”、“包装”、“炒作”之类的流行用语中,我们就可看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已经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之外附加的零碎装饰品,原本最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渐渐被浮华遮掩,难以突围。这种商业包装制造的偶像明星带给人们的是视觉快感,而非心灵感受。可以说,快餐文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创作进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没有人能沉静下来专心写歌,像崔健这样肯花五年时间打磨一张新专辑的人几乎凤毛麟角。

主流流行乐坛的喑哑,使得长期不被主流媒体所关注的地下摇滚则开始渐露峥嵘,秋野(子曰乐队主唱)、谢天笑、万晓利、周云蓬等渐渐走向剧场走向大众,他们的音乐不再只局限于文艺青年的小圈子,而是被越来越多的普通白领所发现和接受。以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类露天音乐节,把流行音乐推向另一个高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小酒吧走向户外,开始主动寻找能刺激自己的神经、打动自己心灵的声音。

空洞已久的耳朵,被时尚和快餐文化折腾的千疮百孔的心,都需要好的音乐来抚慰,人们渴望聆听好的音乐,渴望借声色俱佳的流行歌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回望三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有**,有低谷,有各种艰难的阻力,也有寻求突围的种种努力。我们期望流行音乐能再造辉煌,期望能再度出现那种能带给我们共鸣、审美和感动的挥之不去的恒久旋律。

[ 本帖最后由 京A32777 于 2008-11-29 21:34 编辑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大家一起怀旧!
顶之之之!!!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好熟悉。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粗线条的分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