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分享】电影《两个人的房间》在线欣赏(片尾有小哥演唱的主题歌)

齐辣论坛转发过来的,哈哈,久违的感动!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加林GG辛苦了    谢谢哦!
    不用买了  直接就看了
等待  直到爱变成阴霾

u=3029934333,3031929860&gp=22[1].jpg (2.19 KB)

u=3029934333,3031929860&gp=22[1].jpg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这么多年了,
丛珊JJ还是那么靓,
难怪《牧马人》中说她像山口百惠,
哈哈!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推荐:两代人的怀旧——评《两个人的房间》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李道新


特别欣赏影片的最后一个组合段。由朱时茂和丛珊饰演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离婚需要补办结婚证,驱车找到当年结婚登记处附近的照相室。真的是岁月流转、物非人非。面对拆迁后的残垣断壁,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不由自主地再次倚靠在一起;两颗曾经相爱的心,迷失在高楼大厦的边缘,穿行于疯长的荒草中彼此寻觅,热切而又茫然。

    再配上齐秦演唱的主题歌《像疯了一样》,怀旧的基调中浸透着一种彻骨的无奈和感伤。正是通过如此流畅而又贯通的诗化策略,《两个人的房间》超出了故事本身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将“情感危机”的心理体验扩散到包括“中年人”在内的所有人群,最终弥漫于当代都市的每一个晦暗的时空。

    原本不太期待这部影片拥有超出一般商业片的精神品质。实际上,只是到了电影院,才知道这部影片是“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倾情力作”。在此之前,只知道《两个人的房间》是朱时茂和丛珊两个人的电影,跟二十多年前两个人主演的经典影片《牧马人》有关。何况,《两个人的房间》还选择了2008年的“情人节”档期上映。可以预断,去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情人”们,肯定有很多是在《牧马人》之后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其中的大多数应该体会不到朱时茂和丛珊两个人在当年银幕上呈现出来的生存况味,那种交织着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的酸甜苦辣,只有从那一个年代走过来的电影观众,才会拥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碰巧的是,某院线公司发行的宣传月刊,竟将《两个人的房间》定义为“冒险/动画”类型;而某电台邀请朱时茂和丛珊做了一期关于《两个人的房间》的节目,“80后”的节目主持人,竟毫无愧疚地宣称自己并没有看过《牧马人》。

    话说回来,没有看过《牧马人》不是电影观众的错。除了男女主演和从旧片中剪下的几个镜头,《两个人的房间》确实跟《牧马人》没有太过明显的关联。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空间也从草原转到了都市,一切都在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变迁。观众们还有更多的话题需要关注,可总有人把朱时茂和丛珊捏合在一起,固执地想要做一部电影。

    几乎命中注定,作为《两个人的房间》的前文本(或“潜文本”),《牧马人》对于观众而言还是显得很重要。尽管没有看过《牧马人》并不妨碍看懂《两个人的房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但看过《牧马人》肯定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个人的房间》的情感脉络和精神旨归。甚至可以这样表述:只有跟《牧马人》联系在一起,《两个人的房间》才会更加好看,也更加具备某种深长的意味。

    这样,看过《牧马人》的观众,便会比那些没有看过《牧马人》的观众更加着意于《两个人的房间》在时空选择、人物设计和情节冲突中的巨大反差,并被其中的某些场景、某些细节深深地打动,进而生发数不清的感慨与喟叹。可以说,大多数观众针对《两个人的房间》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仍然主要建立在《牧马人》的基础上。

    于是,以当代都市中年人情感危机为题材的影片《两个人的房间》,营造出了一种类似怀旧电影的心理机制。这是以朱时茂/丛珊为代表的“中年人”与以路学长为代表的“第六代”的怀旧,两代人的怀旧杂糅在一起,共同指向一个结局:物质充盈的当代都市,却承载着情感危机、人性异化与方向迷失的恐惧。

    但对于那些“情人节”档期的主要消费者亦即“80后”或“后《牧马人》时代”的电影观众而言,当代都市并非陌生的“他者”,也并不明显地异己。相反,二十多年前内蒙古草原上发生的那段经典爱情,即便可以被理解,也是不必如此过度地张扬的。

    影片中出现的一幕很有意味:在离婚办理与结婚登记仅有一道之隔的大厅,准备离婚的中年夫妻们,冷眼旁观着准备结婚的一对对热恋男女,内心深处一定是翻江倒海;而那些即将走向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或者逗逗打打,或者耳鬓厮磨,旁若无人般地沉浸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在两代怀旧者的视野中,没有过去,也不需要怀旧,成就了更新一代的无知和无畏、潇洒和轻松。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都是山东老乡啊,哈哈!————————

丛珊,祖籍山东蓬莱,1962年5月19日生于北京,父母都是舞蹈演员。1980年毕业于北京市31中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在校期间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牧马人》中扮演女主角李秀芝,丛珊以质朴、细腻,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李秀芝这一纯真、善良、可爱的农村妇女形象。该片获得了文化部1982年优秀故事片奖。获得好评。1984年丛珊毕业后就职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1987年丛珊在法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进入法国高等戏剧学院学习,但未能顺利完成学业。在法国,丛珊还成就了一段跨国姻缘。然而,最终两人以分手告终,只给她留下一个儿子。也许是第一段婚姻过于伤痛,丛珊从不愿提及这段婚姻。1996年,丛珊回到国内,嫁给了导演萧锋,陆续参加了一些电视剧的拍摄,《中国式离婚》中大家还可以看到她塑造的角色。
  在丈夫导演的作品中,丛珊可谓一再失意。电视剧《青春的童话》她只演了一个五集戏份的配角,而《英雄时代》中,丛珊只被安排了一个串场记者的角色。更有甚者,据丛珊控诉,在萧锋导演的作品中,她不仅没有被照顾安排做过主演,还被萧锋安排成反面角色。
  后来在萧锋拍摄电影《仁枪》时,从故事创意阶段,丛珊就开始参与,并担任了影片的监制,终于如愿以偿。

--------------------

朱时茂,著名电影、电视剧、小品演员。1954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水华选中朱时茂饰演影片《西沙儿女》中的傅海龙,虽说这部电影因故“流产”,但朱时茂从此步入影坛。于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在进入八一厂之前,谢晋导演《牧马人》时,选中朱时茂扮演男主角许灵筠。在著名导演谢晋的严格要求下,朱时茂注意把握情绪,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一个被打成右派受尽生活磨难而信念不倒的知识分子——许灵筠,演得活灵活现。由此,朱时茂在影坛名声大振,成为广大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随后,他又在影片《柯棣华大夫》中饰演柯棣华,《道是无情胜有情》中饰演连长袁翰,《蓝鲸紧急出动》中饰演武仲毅,《我只流三次泪》中饰马川北等等。他在这些影片中的表演都不如《牧马人》演的出色,但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拍摄电影之余,朱时茂还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拍摄,如《男人的风格》、《宝镜》、《芦笙恋情》、《长江第一漂》等。在拍摄《长江第一漂》时,为力求真实,朱时茂亲自驾驶橡皮船,顺江而下,险些遇难。此剧拍摄十分成功,播出后,轰动一时,该剧获得“飞天”奖,朱时茂本人获得中宣部,中国电视家协会颁发的拼搏奖。近几年,朱时茂与喜剧明星陈佩斯合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出小品,其中《吃面条》、《烤羊肉串》等,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人们送他一个绰号“老茂儿”。


  

[ 本帖最后由 gallin 于 2008-3-17 22:42 编辑 ]
君声丽影,齐唱秦歌!
缓冲......  晚上到家看
让我弹着  让我唱着  一个生命的过客  一个孤独的影子  一首生命的悲歌  一个岁月的休止符...
已经下载并欣赏过了,自我感觉电影不匝地,片尾曲和配乐很出彩
思念是一条路,长长的没有尽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