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多情最是《灞桥柳》



         灞桥柳

  词 陈小奇 曲 颂今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眼泪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灞桥柳 。。。


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7 17:53 编辑 ]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终于贴上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8 20:14 编辑 ]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本帖最后由 酒心妹妹 于 2008-11-16 15:42 编辑 ]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发视频及图片的高手来了。
她像是一條清澈蜿蜒的河 任性地流過我的一生  
輕輕的洗去我的深沉 靜靜地陪我度過多少黃昏
思念如水
  你的模样慢慢发黄
  直至成为一种习惯...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7 01:47 发表
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实借柳表情,诗经里早就有,时间上比盛唐更早。

王摩吉笔下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也是发生在渭河边的灞桥。

但宋人柳咏《雨霖铃》中的“杨柳岸”终究与唐人笔下的渭河边的“灞桥柳”不同。桥不同,柳所指代的也不同。

西安“灞桥”之名因先秦春秋时期秦穆公据此称霸,改水名和桥名为“灞”,后来无数帝王军旅、文士墨客在此“折柳赠别”。此处“折柳”指代的是男子间兄弟或手足情谊。

柳咏生活时期的北宋定都汴梁,现在的开封。离开封不远的许昌也有一座灞桥。《雨霖铃》中的柳借物表情,表的是柳咏离开汴京与恋人的惜别之情,指代的是男女之情。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19 20:36 发表

但宋人柳咏《雨霖铃》中的“杨柳岸”终究与唐人笔下的渭河边的“灞桥柳”不同。桥不同,柳所指代的也不同。

西安“灞桥”之名因先秦春秋时期秦穆公据此称霸,改水名和桥名为“灞”,后来无数帝王军旅、文士墨客在此“折柳赠别”。此处“折柳”指代的是男子间兄弟或手足情谊。

柳咏生活时期的北宋定都汴梁,现在的开封。离开封不远的许昌也有一座灞桥。《雨霖铃》中的柳借物表情,表的是柳咏离开汴京与恋人的惜别之情,指代的是男女之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何以要与唐人笔下的“灞桥柳”相同?恋人惜别之情和兄弟手足之情都是人世间的一种感情!还有一层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歌就是以灞桥柳为轴心,借物抒情,寓意广泛,无不拨动离人游子的复杂心境!对了,北宋只有一此柳永,而非彼柳咏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01:38 发表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何以要与唐人笔下的“灞桥柳”相同?恋人惜别之情和兄弟手足之情都是人世间的一种感情!还有一层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
柳咏即是柳永,咏通永,永、咏同义,古文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但唐时灞桥不是宋时灞桥,唐时“灞桥柳”也非宋时“杨柳岸”,彼时小姐也非此时小姐,含义不同。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2:36 发表


柳咏即是柳永,咏通永,永、咏同义,古文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但唐时灞桥不是宋时灞桥,唐时“灞桥柳”也非宋时“杨柳岸”,彼时小姐也非此时小姐,含义不同。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此柳永绝非彼柳咏!就如央视名嘴李咏,如果写为李永,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听《灞桥柳》,由“灞桥柳”、“杨柳岸”到“故园情”,只是我个人体会的一点心得罢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13:39 发表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此柳永绝非彼柳咏!就如央视名嘴李咏,如果写为李永,岂不让 ...
央视名嘴是现代人,从户籍管理的角度不是不能用,是不鼓励用。但你莫忘了柳咏是古人。。古人的名自是用古代的方式解释,现代人用柳永反倒不够正确。

[ 本帖最后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3:45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