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7 01:47 发表
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19 20:36 发表
但宋人柳咏《雨霖铃》中的“杨柳岸”终究与唐人笔下的渭河边的“灞桥柳”不同。桥不同,柳所指代的也不同。
西安“灞桥”之名因先秦春秋时期秦穆公据此称霸,改水名和桥名为“灞”,后来无数帝王军旅、文士墨客在此“折柳赠别”。此处“折柳”指代的是男子间兄弟或手足情谊。
柳咏生活时期的北宋定都汴梁,现在的开封。离开封不远的许昌也有一座灞桥。《雨霖铃》中的柳借物表情,表的是柳咏离开汴京与恋人的惜别之情,指代的是男女之情。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01:38 发表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何以要与唐人笔下的“灞桥柳”相同?恋人惜别之情和兄弟手足之情都是人世间的一种感情!还有一层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2:36 发表
柳咏即是柳永,咏通永,永、咏同义,古文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但唐时灞桥不是宋时灞桥,唐时“灞桥柳”也非宋时“杨柳岸”,彼时小姐也非此时小姐,含义不同。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13:39 发表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此柳永绝非彼柳咏!就如央视名嘴李咏,如果写为李永,岂不让 ...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20:16 发表
不知道文 革吧?破坏了多少传统文化?现代中国就没有象样的现代文化。还去糟粕杂,逑!仁、义、廉、耻都被丢光了,还基石“咏”与“永”古时就是同一写法都不知道了,还好意思提现代文化。无知。
原帖由 张海妹 于 2008-11-22 02:33 发表
哈哈,至于么?看看你们两个吵的像什么样子?
你们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可是言语之间哪里有一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气象?
知道点儿知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就有资本嘲笑别人了?呵呵……
知道的 ...
原帖由 茜茜cherry 于 2008-11-22 10:32 发表
搬个凳子看吵架
吵啊吵的就封了" />
至于么,老大不小的人了,还吵呢,别人看笑话哦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要想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
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别人不接受,那就罢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
每 ...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