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多情最是《灞桥柳》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17 01:47     标题: 多情最是《灞桥柳》

[wmv]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yNzQ2NDg=/v.swf[/wmv]

         灞桥柳

  词 陈小奇 曲 颂今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眼泪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灞桥柳 。。。


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7 17:53 编辑 ]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17 02:58

终于贴上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8 20:14 编辑 ]
作者: 酒心妹妹    时间: 2008-11-17 06:40

[flash]http://static.youku.com/v1.0.0357/v/swf/qplayer.swf?VideoIDS=XNTAyNzQ2NDg=&embedid=MTIyLjY0LjUzLjY1AjEyNTY4NjYyAmJicy5jaHlpY2hpbi5uZXQCL3ZpZXd0aHJlYWQucGhw&showAd=0[/flash]

[ 本帖最后由 酒心妹妹 于 2008-11-16 15:42 编辑 ]
作者: 出沒    时间: 2008-11-17 07:33

发视频及图片的高手来了。
作者: 酒心妹妹    时间: 2008-11-17 07:40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19 20:36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17 01:47 发表
灞桥柳,是一种著名的柳。从西安向东十余里,灞河上有座小桥,还有那号称“关中八景”的“灞桥风絮”就是这首歌当时真实背景的写照。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句。后来人们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听这首歌,总给人一种道不尽的尘世沧桑,诉不完的离愁别绪!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实借柳表情,诗经里早就有,时间上比盛唐更早。

王摩吉笔下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也是发生在渭河边的灞桥。

但宋人柳咏《雨霖铃》中的“杨柳岸”终究与唐人笔下的渭河边的“灞桥柳”不同。桥不同,柳所指代的也不同。

西安“灞桥”之名因先秦春秋时期秦穆公据此称霸,改水名和桥名为“灞”,后来无数帝王军旅、文士墨客在此“折柳赠别”。此处“折柳”指代的是男子间兄弟或手足情谊。

柳咏生活时期的北宋定都汴梁,现在的开封。离开封不远的许昌也有一座灞桥。《雨霖铃》中的柳借物表情,表的是柳咏离开汴京与恋人的惜别之情,指代的是男女之情。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01:38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19 20:36 发表

但宋人柳咏《雨霖铃》中的“杨柳岸”终究与唐人笔下的渭河边的“灞桥柳”不同。桥不同,柳所指代的也不同。

西安“灞桥”之名因先秦春秋时期秦穆公据此称霸,改水名和桥名为“灞”,后来无数帝王军旅、文士墨客在此“折柳赠别”。此处“折柳”指代的是男子间兄弟或手足情谊。

柳咏生活时期的北宋定都汴梁,现在的开封。离开封不远的许昌也有一座灞桥。《雨霖铃》中的柳借物表情,表的是柳咏离开汴京与恋人的惜别之情,指代的是男女之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何以要与唐人笔下的“灞桥柳”相同?恋人惜别之情和兄弟手足之情都是人世间的一种感情!还有一层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歌就是以灞桥柳为轴心,借物抒情,寓意广泛,无不拨动离人游子的复杂心境!对了,北宋只有一此柳永,而非彼柳咏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12:36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01:38 发表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何以要与唐人笔下的“灞桥柳”相同?恋人惜别之情和兄弟手足之情都是人世间的一种感情!还有一层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
柳咏即是柳永,咏通永,永、咏同义,古文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但唐时灞桥不是宋时灞桥,唐时“灞桥柳”也非宋时“杨柳岸”,彼时小姐也非此时小姐,含义不同。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13:39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2:36 发表


柳咏即是柳永,咏通永,永、咏同义,古文注解里是这样写的。

但唐时灞桥不是宋时灞桥,唐时“灞桥柳”也非宋时“杨柳岸”,彼时小姐也非此时小姐,含义不同。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此柳永绝非彼柳咏!就如央视名嘴李咏,如果写为李永,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听《灞桥柳》,由“灞桥柳”、“杨柳岸”到“故园情”,只是我个人体会的一点心得罢了!!!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13:44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13:39 发表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此柳永绝非彼柳咏!就如央视名嘴李咏,如果写为李永,岂不让 ...
央视名嘴是现代人,从户籍管理的角度不是不能用,是不鼓励用。但你莫忘了柳咏是古人。。古人的名自是用古代的方式解释,现代人用柳永反倒不够正确。

[ 本帖最后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3:45 编辑 ]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14:11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3:44 发表

央视名嘴是现代人,从户籍管理的角度不是不能用,是不鼓励用。但你莫忘了柳咏是古人。。古人的名自是用古代的方式解释,现代人用柳永反倒不够正确。
我会忘了柳永是古人?闭嘴吧!就你对柳永的一知半解,竟说现代人用柳永反倒不够正确?荒唐极了!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18:01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14:11 发表

我会忘了柳永是古人?闭嘴吧!就你对柳永的一知半解,竟说现代人用柳永反倒不够正确?荒唐极了!
用“咏”字是正确的。字是在演化的,千百年来,老祖宗的字一直是在演化的。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简化字,但“永”字,古时候也写成“咏”、“泳”,古时它就是同一个字。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18:06

有些事是比较荒唐。比如说,我们在骂小日本的时候,又有谁还会忆起小日本继承了最接近原味的盛唐时期的中原文化,中国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丢光了,论古人时连“永”原本是写成“咏”或“泳”都搞不清了。

[ 本帖最后由 填写 于 2008-11-20 18:25 编辑 ]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20:02

中国的现代文化就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去其糟粕、涉其精华而繁衍至今!丢了传统文化和搞不清“永”和“咏”的人,都是那些荒唐、可笑的人!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20:16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20:02 发表
中国的现代文化就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去其糟粕、涉其精华而繁衍至今!丢了传统文化和搞不清“永”和“咏”的人,都是那些荒唐、可笑的人!
不知道文 革吧?破坏了多少传统文化?现代中国就没有象样的现代文化。还去糟粕杂,逑!仁、义、廉、耻都被丢光了,还基石“咏”与“永”古时就是同一写法都不知道了,还好意思提现代文化。无知。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20:25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20:16 发表


不知道文 革吧?破坏了多少传统文化?现代中国就没有象样的现代文化。还去糟粕杂,逑!仁、义、廉、耻都被丢光了,还基石“咏”与“永”古时就是同一写法都不知道了,还好意思提现代文化。无知。
贼!!!你丫才几岁!还跟我谈文 革呢!那时还不知有你没你!真是无知者无谓!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20:36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20:25 发表

贼!!!你丫才几岁!还跟我谈文 革呢!那时还不知有你没你!真是无知者无谓!
年龄不能代表什么,80岁没上过学的也不是没有。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0 21:01

原帖由 填写 于 2008-11-20 20:36 发表


年龄不能代表什么,80岁没上过学的也不是没有。
上学固然好,但像那些个即便上了学却胸无点墨还自以为是的狂徒也是害群之马!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0 21:07

原帖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0 21:01 发表

上学固然好,但像那些个即便上了学却胸无点墨还自以为是的狂徒也是害群之马!
所以才要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礼仪廉耻,现代中国文化,实在没啥值得称道的东东。
作者: 绝代双娇    时间: 2008-11-21 09:44

晕,开炒了
就此打住,要不然封贴了
作者: 张海妹    时间: 2008-11-22 02:33

哈哈,至于么?看看你们两个吵的像什么样子?

你们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可是言语之间哪里有一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气象?

知道点儿知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就有资本嘲笑别人了?呵呵……

知道的再多,懂得的再精,发表这样的言语,一样让人看不起,别以为当了知识分子就不是小市民了。
作者: 茜茜cherry    时间: 2008-11-22 10:32

搬个凳子看吵架
吵啊吵的就封了

至于么,老大不小的人了,还吵呢,别人看笑话哦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要想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
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别人不接受,那就罢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那就守着自己的那一份理解
别人赞同,那最好不过
不赞同,也无碍,自己不也是不赞同别人的吗
何必要全世界都认同自己

无所谓的啦
大家都是有识之人,就此打住咯~~

[ 本帖最后由 茜茜cherry 于 2008-11-22 10:38 编辑 ]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2 11:44

原帖由 张海妹 于 2008-11-22 02:33 发表
哈哈,至于么?看看你们两个吵的像什么样子?

你们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可是言语之间哪里有一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气象?

知道点儿知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就有资本嘲笑别人了?呵呵……

知道的 ...
学术讨论。没有牵涉到骂人,只是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至于你认为小市民,呵呵。。大闲隐于市。。是不是小市民,无关学术问题 。到是您这两头挑拨,让人有点看着不是滋味。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2 11:49

原帖由 茜茜cherry 于 2008-11-22 10:32 发表
搬个凳子看吵架
吵啊吵的就封了" />

至于么,老大不小的人了,还吵呢,别人看笑话哦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要想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
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别人不接受,那就罢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

每 ...
都有记载的,现今“永”字的写法,古时原本就是写成“咏”的。这不是将思想强加于人,只是还一段真实。有些事,你可以当笑话看,但改变不了它的曾经。
作者: 快乐狼    时间: 2008-11-22 12:07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感谢双娇、海妹和茜茜几位姑娘的善意和忠告。 至于对那些无聊透顶人,我们大可不必去理会他。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找鞋吧。

[ 本帖最后由 快乐狼 于 2008-11-22 12:24 编辑 ]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8-11-22 13:12     标题: 清者自清。

《书经·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注:“歌咏其义,以长其言。”永、咏同义。
《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人名也一样,宋时的写法,“永”写成“咏”。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