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方音乐史 学习成果 与大家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28
标题:
西方音乐史 学习成果 与大家分享
一、古代音乐
(一)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西方音乐音乐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又称诗琴。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在西方现代文明的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络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系果个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二)古罗马音乐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罗马的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了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古罗马盛期,音乐具有娱乐的倾向。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28
二、中世纪的音乐
几经战乱后,公元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分散而弱小的时候,**教却由于教皇统治的兴起,权利日益集中强大。
(一)**教与中世纪音乐
在西方文明史上
,“中世纪”一词意指欧洲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
,公元5世纪以后的近1000年的漫长时间。
**教的统治深深地影响着中世纪艺术的发展
。
(二)
格里高利圣咏
宗教音乐
的发展与统治有赖于教仪音乐的统一,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统一了宗教教仪圣咏,编定了了教仪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音乐,拉丁文词,节奏自由,男生歌唱。它成为唯一能在教堂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的音乐。
作为中世纪的主体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公元11世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宗教音乐基本统一。16世纪以前欧洲大量音乐作品都与圣咏相联系,它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词有取自圣经的,也有不是圣经的;有散文体的,也有诗歌体的。演唱方式有对唱式、应答式、和独唱或者齐唱的。在音乐与词的关系上有三种类型:1音乐风格。一个拉丁语音对一个音,多为宣叙性音调。2花唱风格。在一个音节上有长拖腔的。如弥撒中的垂怜经和阿莱路亚,后者为宗教欢呼歌,在歌中仅有的阿莱路亚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有很长的拖腔。它是圣咏中音乐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类型。3介于前两种之间的音组风格。
(三)中世纪音乐教育和记谱法
中世纪主要的教育机构是寺院。僧侣们需要学习的七门课程被称为七艺。前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被认为是知识的钥匙,后四艺包括的内容更实际--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音乐成为“七艺之冠”。当时的音乐分为三类:1宇宙的音乐。2人类的音乐。3乐器的音乐。
公元11世纪,四线谱记谱,四条线分别代表d、f、a、c',唱名也出现。
(四)哥特时代
从1050年开始,西欧缓慢地摆脱了以前的落后状态。罗马式的建筑是中世纪早期寺院建筑的主要风格。这种建筑孕含着强烈的宗教精神,而不是为了感官享受。12世纪后期和13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取代前者。
哥特式建筑带有市民化倾向
,它是天主教的观念与城市物质文化的结晶。
(五)
复调音乐
的兴起
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绘画中透视科学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在听觉上有立体空间感的音乐风格--复调音乐。西方最早的有记载的复调音乐出现于9世纪末,成为奥尔加农,它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下方一音对一音地加上一个平行四或五度的声部。
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的一些大教堂,兴起了一个复调音乐流派--巴黎圣母院乐派在一个多世纪里影响力西欧音乐的发展。
12、3世纪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已为欧洲音乐风格的发展形成奠定了基础。巴黎圣母院乐派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复调音乐一直得到延续,致使复调思维获得高度发展。复调音乐必须把几条旋律线协调统一在一起,这也导致了节拍的出现。
(六)
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层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风格生活内容以外,大多都是爱情歌曲。
(七)
新艺术
西方音乐史“新艺术”一词一般指14世纪的复调音乐,与意指13世纪的复调音乐的“古艺术”相对而言。
教会一直把音乐视为它的附属物,使它为教仪所用;从早期教父们开始,音乐也被看作是一种科学。然而在游吟诗人艺术的冲击下,宗教音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动摇着。
音乐作为艺术的观念在萌动
。
法国新艺术时期主要代表玛受的**歌更加世俗化。他把宗教的复调技巧,用于
世俗体裁的维勒莱、回旋曲和叙事曲
。
14世纪的意大利与法国不同。意大利没有经过法国那种复调发展时期,记谱方法也落后于法国。意大利文化中心佛罗伦萨的
三种世俗音乐体裁(牧歌、猎歌、叙事曲)
,反映出14世纪意大利音乐少学究刻板,多世俗生活情趣的面貌。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29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文明时代到来了(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约指1430-1600年的时期)。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通常是指14世纪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重新发生兴趣,或是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文化繁荣活动。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对古典文化长期向往而达到的**。
古典著作中对人的重视,古典雕塑对人格部分比例和面貌的忠实表现,古典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这些都启发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者不接受专门研究神学和逻辑学的经院哲学,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艺术中以优美流畅的风格表现人性中的美感。然而宗教的统治并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艺复兴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们在自己作品中融入了世俗的形象和感情,他们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世俗内容的作品。在他们看来,人生于来世同样是吸引人的,表达情感、享受欢乐不再被认为是**。他们力图使作品为人所理解,也为上帝所接受。
文艺复兴精神在音乐中的表现,与直接受到古典作品启发的文学、绘画和雕塑相比,要来得迟缓。音乐家仍然要在教堂中收到训练,并服务于教会或宫廷。但是世俗音乐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
音乐不再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它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
(一)勃艮弟乐派和法国佛兰芒乐派
从15世纪早期到16世纪中叶,欧洲**北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对欧洲文艺复兴音乐风格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流派。他们由勃艮弟乐派和佛兰芒乐派发展而成。
勃艮弟乐派
抛弃了刻板僵硬的复调音乐风格,创作出自然、柔和、明亮的音乐。三度音程成为主要的旋律音程,作品有明确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而不是过去那种漫无中心的状态。弥撒曲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型的复调声乐套曲,它既有宗教仪式功能,又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智慧。
继勃艮第乐派之后,15世纪下半叶活跃于欧洲的是
法国佛兰芒乐派
。 1、奥克冈的弥撒曲和**歌重视低音声部,音响丰满而各声部连绵不断,使音乐气质更接近格里高利圣咏。2、同一代人奥布雷赫特的创作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世俗音乐的影响,音乐主题鲜明,乐曲结构较清晰。3、奥克冈的学生
若斯坎
(1450-1521年)是第二代佛兰芒乐派的代表。他的音乐中明显地表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前辈们多关注解决对位法的技巧问题,而若斯坎则在歌词内容表现的更高层次上运用技巧,以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的手法,是乐思得到富于想象力的发展。他被认为是“
在迷蒙的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位个性完满的作曲家
”。
(二)宗教改革与音乐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后期发生的一场宗教运动。批评许多音乐家对宗教音乐采取不虔诚的态度,过多采用了世俗音乐,破坏了教堂音乐的纯洁性,复杂的复调对位使歌词难以听清,弥撒曲达不到真正的宗教目的。其中极端的意见甚至要废除复调,回复格里高利圣咏的单声音乐。
(三)法国歌谣和意大利牧歌
16世纪法国佛兰芒作曲家遍布欧洲各地的教堂和宫廷,他们的音乐风格在欧洲广泛流行,与此同时,各国独具民族风格的音乐也获得了发展。
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是
法国歌谣曲
。这是一种四或五个声部的无伴奏世俗合唱,音乐轻快、节奏鲜明。它不仅受到新兴市民的喜爱,在贵族中也很流行。
意大利牧歌
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形式。歌词多是赶上或爱情内容的田园诗,室内复调音乐的风格。16世纪后期蒙泰韦尔迪的创作使牧歌从多声部模仿转为独唱、重唱加伴奏的形式,运用宣叙性的旋律,追求戏剧性的表现,
为17世纪歌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四)
威尼斯乐派
16世纪中叶,以圣.马克大教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威尼斯乐派,给欧洲音乐发展注入了活力。
威尼斯优美的水城景色,色彩鲜艳的宫殿,五光十色的仪式和威尼斯人较少禁欲主义的宗教观念,使威尼斯的绘画和音乐艺术充满着丰富的色彩性。
(五)器乐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16世纪,器乐开始获得了独立的发展。
器乐逐渐从单纯为声乐伴奏的地位中摆脱出来
。
当时主要的
器乐体裁
有从**歌和歌谣曲改编过来的“利切卡尔”,采用连续模仿的复调乐曲,后发展成为
赋曲
。另一种是受法国歌谣曲风格影响的坎佐纳,合作的坎佐纳后来发展为
教堂奏鸣曲
。
德国舞曲
。
变奏曲
。英国。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30
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西方音乐史上,1600-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鳞茎形状的珍珠”。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义,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交相辉映,呈现出比往昔更加繁荣的艺术景象。
(一)
意大利歌剧
歌剧虽然产生于十六七世纪之交,可是这种综合的音乐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
对歌剧有更直接影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牧歌、幕间剧和牧歌喜剧
。
1、第一部可歌剧的诞生
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弟和柯尔西单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启发下,力图创作出把诗歌、戏剧和音乐融为一体的音乐戏剧。他们深吸古代的单音音乐比文艺复兴的复调音乐更有表现力,更能打动人。
1594年努契尼写脚本,1597年由培里和卡契尼谱写音乐的《达芙妮》可称是第一部歌剧,但脚本、乐谱均已失传。1600年努契尼《优丽狄茜》成为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这两部歌剧都是田园剧,以独唱的宣绪音调为主,古钢琴和弦乐器组成的小乐队伴奏。由于对古希腊音乐风格的模仿,音乐过于依赖剧词,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形式上均缺乏特性。
2、蒙泰韦尔迪
早期意大利歌剧的第一位伟大作曲家是蒙泰韦尔迪
(1579-1643年)这位跨世纪的音乐家,把意大利牧歌和**歌的创作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1607年他谱写的
《奥尔菲斯》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
。他创作的宣叙性音调既充满戏剧性,又有旋律性,并把咏叹性唱段、二重唱、牧歌式合唱和舞蹈加入歌剧中。并以约40人的管弦乐队伴奏,使歌剧音乐初具轮廓,
真正发挥出来音乐的戏剧性力量
。
蒙泰韦尔迪之后,威尼斯歌剧乐派继续获得发展
。蒙泰韦尔迪的学生卡瓦里创作了41部歌剧,显示出当时歌剧演出的繁荣。他的歌剧中咏叹性唱段与宣叙性唱段已有明显的区别。
3、那不勒斯乐派
意大利歌剧诞生于佛罗伦萨,成长与威尼斯,成熟于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乐派时期,意大利歌剧形式结构已初步成熟。
歌剧音乐主要由宣叙调和咏叹调组成
。宣叙调也称朗诵调,节奏自由半说半唱,用作叙述情节,可分为拨弦古钢琴伴奏的清唱宣叙调和用于紧张的戏剧场景的乐队伴奏宣叙调。咏叹调是歌剧中最重要的展示人声旋律美的部分。形式一般是返始咏叹调(即a、b、a三部结构),再现的a段旋律可加花装饰。咏叹调又可根据表现类型分为:抒情咏叹调(慢速,表现悲伤或渴望)、炫技咏叹调(快速、有难度、表现热情、复仇、欢乐、凯旋)和白话咏叹调等。此外还有间于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的咏叹调。18世纪30年代,
那不勒斯歌剧已明显地分为正歌剧和喜歌剧
。
4、
罗马的音乐戏剧
17世纪中叶,一种
宗教戏剧体裁--清唱剧
出现。它源于中世纪的宗教剧,文艺复兴带戏剧性的歌唱祈祷,是一种与歌剧相似的音乐戏剧形式。它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与歌剧不同之处是戏剧题材是宗教或史诗,用拉丁文或意大利文演唱,多数清唱剧没有布景服装。它没有歌剧的舞台戏剧情节表演,剧情有宣叙者来叙述,常常有令人思索的道德寓意。
卡里西米(1605-1674年)是17世纪中叶罗马重要的清唱剧作曲家。
康塔塔
是17世纪初意大利的另一种声乐体裁。世俗内容,包括宣叙调、咏叹调、器乐伴奏的室内声乐形式,规模比歌剧小。
(二)
意大利提琴音乐
意大利不仅是歌剧之乡,也是提琴音乐--最细腻抒情、最接近人声的器乐音乐--的发源地。
巴洛克最早兴起的提琴音乐是
小型室内合奏
的形式,17世纪后半叶形成的两种体裁:
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
。室内奏鸣曲是一组风格化的舞曲;教堂奏鸣曲在曲调上较为严肃,它的四个乐章按慢-快-慢-快递顺序排列,基本不采用舞蹈节奏。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的
大型弦乐体裁是“大协奏曲”很“独奏协奏曲”。
与独奏协奏曲独奏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演奏形式不同,大协奏曲是以独奏乐器组(主奏部)演奏的不断变化的过渡段,与弦乐队的全奏形成对比。
对提琴音乐做出贡献的是意大利波
伦亚乐派
。科雷利(1653-1713年)对波伦亚风格的影响最大。他的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发挥了小提琴的独特乐器特性,特别是连弓的抒情慢板乐章。
教堂奏鸣曲的四个乐章之间运用调性对比的原则,标志着音乐形式思维的发展
。托雷里(1658-1709年)把大协奏曲精炼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并确定了第一、三乐章,先由乐队完整地呈示主题--独奏组插段--乐队主题再现......
(三)法国歌剧与古钢琴音乐
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培养、聚集了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宫廷中上演了歌颂王权、崇尚理性的高乃依很拉辛的古典悲剧和能满足法国人感官享受的豪华的宫廷芭蕾舞。古典悲剧提倡运用法国民族规范的语言,特有的朗诵音调;而此时诞生的
法国歌剧
,是同样的艺术理想在音乐领域的体现。
歌剧序曲不同于意大利序曲,为慢、快、慢三部分,慢板带有符点节奏,庄严、华贵,常为歌剧营造一种节庆的氛围。
歌剧是规模宏大的五幕结构,其中加入合唱和华丽的表现环境的芭蕾舞场面。
路易十五在位时期,法国在建筑装饰艺术和绘画艺术中形成了洛可可风格,其大量采用漩涡和贝壳型的曲线,造成纤细、轻巧、华丽甚至繁琐的装饰性,反映出宫廷的蛇没趣味。洛可可风格在音乐方面的典型代表当属弗朗索瓦.库普兰(1668-1733年)。他把法国古典钢琴学派的典雅风格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的作品纤巧、细腻、装饰音繁多,成为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一个支流。
(四)英国音乐与亨德尔
尽管英国在欧洲音乐繁盛的十**世纪没有出现大作曲家,但是英国趋势一个富有音乐性的民族。17世纪出现了一位英国作曲家,他的名字叫亨德尔,他的音乐在欧洲历史上闪耀出不可磨灭的光芒。
亨德尔一勃勃的雄心在英国从事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演出和歌剧院经营的事业,几度获得成功
。宫廷派系和与对手的争斗,英国思想领域对这位外来艺术宣扬者的批评及剧院明星的汇演,是他屡遭挫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亨德尔创作出大量歌剧。他的46部歌剧许多是仓促之作,可是其中也不乏大师的手笔。
亨德尔对环境的敏锐的适应性,是他在意大利歌剧在英国日趋衰落之时专项清唱剧创作。亨德尔的清唱剧虽然也是有咏叹调、宣叙调和合唱组成。但
与意大利音乐戏剧观念不同,合唱成为戏剧表现的重要手段
。其中既有新颖的宣叙性、描绘象征性的合唱,又有宏伟史诗性的合唱。亨德尔常常以简洁的音乐手法创造出宏伟效果,在简练的主调和声风格的音乐中,常常间以明晰的复调段落。
亨德尔的器乐作品有位露天演奏而作的两首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及管风琴协奏曲、大协奏曲、奏鸣曲、三重奏鸣曲、钢琴曲等。
(五)德国音乐与**
17世纪上半叶灾难性的30年战争大大削弱了本来就落后的德国音乐文化发展。然而通过战后的几代人努力,明显地出现复苏的迹象。马丁.路德的新教音乐传统和音乐教育体制焕发着活力,日耳曼人的理性思维和才智开始在音乐艺术中显露出来。
17世纪德国重要的作曲家许
茨(1585-1672年)把熟练的复调技法与德国人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结合起来,为德国音乐开拓了道路
。
17世纪后半叶,德国汉堡成为歌剧发展的中心,但总的来说,德国还未确立起自己的歌剧风格。
巴洛克时期是管风琴音乐的黄金时代。
管风琴音乐是**最早实践的领域,也是他音乐创作的经验基础。托卡塔、幻想曲或前奏曲与赋格曲组合在一起,是巴洛克重要的键盘乐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的古钢琴音乐、室内乐、管弦乐、声乐作品。
**是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
的集大成者。他创作了除歌剧外的几乎所有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许多作品成为同类的典范。他的复调音乐是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复调音乐艺术的最后的概括与总结。他把巴洛克时期最大型复调形式--赋格曲,发展到了无法超越的完美境地,其中复杂的多声部获得高度逻辑性的纯属处理,另后世音乐家叹服。他的赋格曲中,富有个性的短小主题、和声与转换的运用都预示了新时代的主调音乐。
他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
第一次以作品的实践证明,在一个采用平均律调音调古钢琴键盘上,演奏24个大小调的可能性(**的时代,平均律调音还没有广泛采用,在一个键盘上演奏升降号多的调子往往音阶上很不准确),为大小调体系和以主调为中心的转调开拓了道路。
**的宗教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虔诚的新教信仰,另一方面包含了他带有世俗人文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及主观幻想对宗教的阐释。
**的某些宗教作品中,心理情感表现所达到的深刻程度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们所不及的
。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32
标题:
贝多芬实在是天才中的天才!
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西方音乐史中的
古典主义时期
通常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时期。
维也纳
出现了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的杰出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艺术的“经典
”。古典风格的形成,经历?*湓缙诟丛拥淖急腹?獭?r
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之前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
启蒙运动
,它是以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的文化运动的面貌出现的,然而它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化领域,涉及经济、**、法律、哲学、科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启蒙思想家反对传统的宗教,提倡自然申论;反对形而上学,提倡科学和常识知识;反对**的权威和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和普遍教育的口号。
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启蒙时期流行的文体是更富于理性的散文,优秀散文的清晰、生气、得体、匀称和优美的品质,也成为批判其他艺术的准则。
音乐艺术中,古典主义的几代大师,则探索了富有理性和逻辑的庞大的音乐构思形式,最终使情感在其中得到适度的完满表现
。
古典主义时期是指是大众化的时代。音乐家也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欢愉性、易解性和动人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
(一)喜歌剧的发展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喜歌剧,这是在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矫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种新的歌剧体裁形式。它是在意大利幕间剧基础山发展起来的。剧中人物常常是社会中下阶层,场景多是大众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华的王宫深院生活。剧词幽默口语化,音乐也十分生动。
由于18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过分注重美声、炫技性而无视戏剧性的倾向,使它与启蒙主义提倡的“自然”原则格格不入。一些艺术家思考对正歌剧进行改革。其中一位有成就的作曲家是格鲁克。
格鲁克的歌剧题材虽然仍是采用神话故事,但他着意发觉其中的人性的、伦理道德的意义
。他以新的歌剧美学观面对已被音乐家数十次谱写过的题材,写出《奥尔菲斯与尤丽狄茜》,其中咏叹调“我失去了尤丽狄茜”等唱段不愧是富于美感而简洁的佳作,奥尔菲斯下冥府拯救妻子的场景则以音乐和戏剧的浑然一体动魄感人。
(二)古典主义早期的奏鸣曲和交响曲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声乐艺术长期占主导地位,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获得独立发展,与声乐音乐并驾齐驱,而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音乐繁荣的时代。
巴洛克音乐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作曲家们已街垒起无需以来歌词的纯音乐的创作经验。
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已厌弃繁复的复调音乐风格,提倡明晰的主调音乐,这便使音乐的旋律与和声两大要素愈为突出。
清晰对称的音乐旋律句法和段落结构取代了巴洛克音乐动机加变奏的装饰性旋律方法。古典音乐结构形式中,带有抽象辩证思维的奏鸣曲成为作曲家不倦探寻的,几乎是无处不在的音乐形式。
私人客厅里的独奏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作为宴会、婚礼背景音乐的五人以上的合奏,小夜曲、嬉游曲都盛行起来,而最为重要的是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当交响曲逐渐从宫廷的娱乐转向音乐会听众时,它融入时代精神的内涵,使器乐音乐获得了升华。
早期的交响曲
18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序曲,渐渐脱离歌剧,成为一种独立的管弦乐体裁形式在音乐会上演奏。它为快-慢-快递形式,即快板乐章、简短抒情的行板乐章、有舞曲节奏的乐章(小步舞曲或吉格舞曲),这就是最早的交响曲。
巴洛克时期音乐在乐章内一般采用统一的力度,而古典主义时期,渐强、渐弱的大量运用,拨弦的羽管键琴箱能演奏丰富表情的近代钢琴的进化,这些追求音乐力度表情变化的倾向,标志着音乐风格的重要进步。
(三)维也纳古典风格的形成--海顿与莫扎特
18
世纪下半叶,维也纳成为欧洲音乐的中心地。西方音乐在这里获得高度的凝聚发展,形成了对近代西方音乐具有典范意义的维也纳古典风格。音乐大师海顿是古典风格的最重要的奠基者,他不仅确立?*渲饕逄宀煤托问剑??沂髁⒘**渲饕宓木?穹绶丁A硪晃淮笫δ??匾云涠嗝娴慕艹霾拍芡贫?**浞绺袂饔谕昝馈J贝?木奕吮炊喾易钪胀晟屏**渲饕宸绺瘢?欢??彼?歉叨雀鲂曰?渎?贝?氛??竦囊衾殖?搅**渲饕寰?穹冻耄?晌?9世纪浪漫主义的引路人。
海顿
(1732-1809年)是古典维也纳乐派的奠基者,写有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及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
他的交响曲和四重奏为古典维也纳乐派的体裁风格奠定了基础。
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形式是海顿通过长期探索实践,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最终确立起来的套曲形式。他早期的一些受巴洛克教堂交响曲的形式影响,另一些是意大利歌剧序曲式的快板、行板、日常舞曲三乐章交响曲。由于风俗性短小的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无法平衡快板、行板的第一、第二乐章,他在18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采用奏鸣曲式回旋曲的第四乐章,形成典型的
古典交响曲模式:第一乐章:慢板引子,快板奏鸣曲式,充满活力信心的;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常有海顿音乐的优美和幽默;第三乐章,小号前曲,较短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明快的舞曲风格。海顿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交响曲首尾乐章的奏鸣曲式中,采用以旋律、节奏富有个性、和声明晰的主题或动机来发展音乐的原则,形成富有逻辑性的古典音乐语言风格。
海顿的音乐明快、乐观、幽默、充满了生气。他乐天安命于的生活环境,然后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却孜孜不息。他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这些思想体现了启蒙主义的信念。海顿像是一个永不失去童心的长者,他的交响曲尽管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可是充满着人生的乐趣与幽默感。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听众,他采用民间舞曲性的旋律,在把交响曲从贵族客厅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海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是18世纪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领域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22部戏剧作品、50多首交响曲、25首钢琴协奏曲、12首小提琴协奏曲、26首弦乐四重奏、17首钢琴奏鸣曲、42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莫扎特创作过程以机敏快捷著称,有些传记甚至记载他边谈话说笑边作曲。实际上,他常常是在头脑中将作品构思好,甚至细节部分也安排就绪,而人们看到的作曲过程是他将构思完整的音乐记录在乐谱上的过程。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中,在意大利歌剧领域和德奥器乐领域都获得成功的惟一一位作曲家,而且他能把二者的风格相互融通
。
歌剧是莫扎特最痴迷的领域,他一生投入了大量精力。除意大利歌剧外
,《魔笛》
是一部德语对白的德国歌唱剧,它把意大利与德国、正歌剧与喜歌剧的不同因素,甚至众赞歌都集与一身,
成为第一部伟大的德国歌剧
。莫扎特的歌剧中,在乐队对于戏剧的烘托、序曲预示和渲染歌剧氛围的效果等方面,都是同时代音乐家未能达到的。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主要受海顿影响。莫扎特在交响曲形式上受益于海顿,较少创新,但是后期的作品,特别是后三部交响曲的
情感揭示的深度、音乐形式及紧张与松弛对比处理的完美方面,已经超过了海顿
。
莫扎特
最有特色的器乐体裁是
协奏曲
,特别是他在维也纳时期,为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创作的一批钢琴协奏曲。他在巴洛克协奏曲的三乐章格式基础上,运用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原则,独奏钢琴与乐队更富有戏剧和交响性效果。
莫扎特以其敏感的才能,在其他音乐体裁中都有不同凡响的手笔。他的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晶莹剔透。社交场合娱乐性北京音乐的小乐曲这类题材中,也有《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样的名篇。
莫扎特把意大利声乐抒情乐思带入器乐创作,使器乐音乐也富于歌唱性,甚至动力性节奏的音乐部分也有歌唱--歌唱性快板。而作为一个旋律大师,他也不乏音乐的结构感
。
莫扎特尽管有一些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甚至悲剧性,但他的多数作品是纯真、亲切、阳光明媚的。莫扎特生活的世界充斥着烦恼和阴暗,然而从他笔下涌流出的音乐确是一种升华的,具有古典美的艺术。他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位理想主义者,他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融入了音乐世界,音乐也就成为他的生活。
(四)时代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有前辈音乐家们未曾有过的广博的社会阅历。他身处欧洲最为惊心动魄的**变革时期,先后经历了开明君主**、法国大**和封建复辟的历史时期。生气勃勃的社会新阶层机器思想,鼓舞、培育他成为一位具有社会参与精神的艺术家。
贝多芬的作品数量比海顿和莫扎特少,他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的,构思一部作品,捕捉到一个理想的乐思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比前两者更富有个人独创性。他的作品包括:9首交响曲、一部歌剧、2首弥撒曲、11首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和5首钢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30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等。
贝多芬的创作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代表作是:《C大调第一交响曲》、《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C小调奏鸣曲》(月光)、《d小调奏鸣曲》(暴风雨)等。
贝多芬中期创作明显地确立了个人的风格,后人理解的贝多芬的风格,一般是指这个时期的音乐
。主要作品有《bE大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C大调》(华尔斯坦)、《f小调》(热情);小提琴、钢琴奏鸣曲:《F大调》(春天)、《A大调》(克莱策);弥撒四重奏:三首献给拉租莫夫司机的“俄罗斯”四重奏、《bE大调四重奏》(“竖琴”四重奏)、《f小调四重奏》(庄严四重奏)等。
贝多芬后期的创作,音乐语言集中、抽象,精神的崇高与形式的奇特结合在一起
,作品有:《d小调第九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C小调四重奏》、《bB大调四重奏》(大赋格)等。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他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古典交响曲体裁和奏鸣曲式的音乐形式,然后他以崭新的时代精神充实丰满了这些音乐形式体裁。他在第三、五、九交响曲中,从不同的角度
一再追寻“斗争--宁静沉思--喧嚣戏谑--欢乐凯旋”这样一个哲理性的交响公式
,时代的英雄主题、个人与命运搏斗、人类达到理想王国的奋斗无不凝聚其中。
贝多芬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两个主题具有真正的形象对比,主题的广阔发展在音乐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部成为奏鸣曲式动力的中心,尾声里主题的发展潜能再一次得到发掘。宏大斗争的第一乐章之后的第二乐章,时而亲切、时而悲哀的静谧沉思时贝多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动人的侧面。贝多芬交响曲在套曲形式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谐谑曲取代了传统的小步舞曲第三乐章,谐谑曲的祖鲁、神秘、惊奇和戏谑正体现了他的生动性格。扩大了规模的凯旋的第四乐章则体现?*渲饕宓囊帐趵硐搿?r
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往往是创作的试验园地。贝多芬的交响性思维和音乐激烈狂暴的气势,大大扩展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昔日人们对这种纤巧、细腻的宫廷娱乐乐器的印象。
他的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家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常指**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贝多芬是音乐艺术的解放者,他以自身的才能和魅力改变了音乐家必须是身穿宫廷仆人号衣的屈辱的历史。他摆脱了音乐为上流社会娱乐装饰的因袭传统,使音乐艺术从一般美的境界进入到崇高的境界,从而在人类文化思想史中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贝多芬即是古典主义的完成者,又是浪漫主义时代的引路人。他的音乐对于时代与个人的情感表现,宏伟的戏剧性和对自然的依恋等,都为浪漫主义开启了通向新时代的大门。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32
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浪漫主义运动于18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文学,19世纪上半叶在文学中已达到鼎盛,并蔓延到其他艺术领域。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大致包括1820-1910年近一个世纪。
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
。与古典主义客观地对待艺术生活相反,浪漫主义以主观的角度感受事物。浪漫主义的情感主义在文学的抒情诗所洋溢出的**中得到体现,而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旋律和细腻和声,更直接地诉诸人们的情感。音乐艺术揭示印象、思想和情感的不明确性和无限性,使它(特别是器乐音乐)成为理想的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倾慕自然
。19世纪是美术史上的风景画的时代,音乐家不仅把大自然作为题材,也作为他们的力量和灵感之源。
浪漫主义倾向于不同艺术之间的结合
,音乐家把音乐与文学和绘画结合起来,为的是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现。
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常的生活常使他们陷入贫困,或在精神上处于远离社会人群的孤独境地。
(一)早期浪漫乐派
早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生活创作于19世纪上半叶。
韦柏和舒伯特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中初露浪漫主义特征。舒曼和肖邦在小型器乐、声乐体裁中则以其**、幻想和诗意完全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则为中期浪漫主义开拓了道路
。
1、
韦柏
(1786-1826年),德国人。《魔蛋射手》(又译《自由射手》)是他最重要的歌剧,完成于1820年,1821年在柏林演出。歌剧题材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常出现的神话、传奇、历史相似,神秘的大自然的森林背景,质朴的乡村生活,主人公的命运与神秘的魔力纠缠在一起,象征着善与恶。韦柏在德国歌唱剧的基础上吸收来意大利歌剧的手法,而德国民间风格的音调(如“猎人合唱”)和“狼谷”一场音乐的魔幻气氛的出色渲染,都是歌剧的新颖之处。《
魔蛋射手》被认为是第一步浪漫主义歌剧。
2、舒伯特
舒伯特的歌曲有的似质朴的民歌,如《野玫瑰》《菩提树》,有的弥漫着甜蜜和忧伤,如《在海边》《流浪者》,还有的充满了雄辩的紧张的戏剧性,如《魔王》。在音乐形式上有简单的或变化的分节歌和根据歌词贯穿发展的叙述性歌曲。
舒伯特根据缪勒的两部浪漫主义的组诗创作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女》和《冬之旅》。他们是由一些结构各自独立,情节上相互有一定联系的歌曲组成。
3、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的交响乐作品代笔了他创作的重要成就。
门德尔松出色的音乐会序曲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地位
。
门德尔松把古典大师贝多芬的音乐视为楷模,
在无法超越的古典形式中,他注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诗意的暗示
。他以恬淡的幻想力和精致的管弦乐处理手法创造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景画。他避免过分的情感,绝不允许音乐灵感之外的东西来打扰音乐布局和比例,他的一些作品虽有标题但并非真正的标题交响乐。他憎恶一切模糊、浮夸、混乱和冗长、追求完美的秩序、节制和简洁的表达。
他是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者
。
4、舒曼
舒曼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音乐家。他精通文学,把诗人的**与幻想气质带入了音乐,他的音乐与文学的融合不是表面的,俄式内在深层的
。
钢琴音乐是他重要的创作领域。舒曼在钢琴作品中经常采用字谜游戏的方式,把名字转译为音乐的主题或动机。他还
以音乐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与气质
,如《狂欢节》中,代表舒曼性格两个方面的弗洛列斯坦与约塞比乌斯及肖邦、帕格尼尼和克拉拉等人物,舒曼都赋予简短生动的音乐形象。
他钢琴音乐中**的旋律、冲动的节奏和突变的和声,都成为日后浪漫主义钢琴语言的特征
。
舒曼是继舒伯特以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作曲家。他选择是个严格,一般都为名家名作。像舒伯特被歌德所吸引一样,他喜欢的诗人是海涅。
他的艺术歌曲不注意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是把一切都化为丰富想象的诗意的情感
。歌曲中钢琴的地位提高,形成钢琴与声乐二重奏,钢琴前奏、间奏、后奏在歌曲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声乐套曲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之恋》。
5、肖邦
肖邦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贝多芬在钢琴上表现按管弦乐队的效果,李斯特则把钢琴视为万能乐器,而肖邦探求的只是钢琴的效果,创造了自成一派的钢琴艺术
。
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语言的创造者之一
。
他在成熟的作品中,没有一首是依赖传统的形式或手法的
。他是在早期浪漫派作曲家中与贝多芬的匀称结构、主题发展到音乐思想距离最远的一位作曲家,他的艺术是随想、即兴式的。肖邦的音乐岁也与诗歌、舞蹈有联系,但与同时代的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不同,
肖邦的音乐从不是描绘性的。一切幻想、隐秘、激昂、悲伤,在他笔下都化为充满诗意的抒情性的自由
,他是“
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
”。
肖邦在1830你离开波兰时写了第一首
马祖卡舞曲
,他一生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马祖卡舞曲。51首马祖卡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表现了他对祖国永久的思念。他把这种波兰民间舞曲上升为艺术音乐体裁。
6、
柏辽兹
柏辽兹继承了贝多芬四乐章交响曲的框架,但是
作品的构思带有很浓的文学性
。如《幻想交响曲》每个乐章都有文学性的标题,还设想让听众在音乐会上阅读解说性的说明书。第一乐章“梦幻与热情”是变化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舞会”是相当于古典交响曲谐谑曲的圆舞曲;第三乐章,“田野景色”是一首田园牧歌;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像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那样是一个插入的段落;末乐章,“妖魔夜宴”引子和快板。这部作品整体是按文学的情节设计的,音乐结构安排服从于文学的需要,在音乐表现手法上采用不断出现“固定乐思”,象征青年音乐家头脑中不时浮现出的恋人的形象,获得音乐戏剧的效果。加之想象力和表现力丰富的配器法
。《幻想交响曲》成为一首真正的标题交响曲
。尽管其中某些方面由于侧重文学性而破环了音乐的逻辑规律,然而
这种音乐与文学、戏剧相综合的尝试,为浪漫主义交响乐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影响力后来的数代作曲家
。
柏辽兹是一位管弦乐法大师
。管弦乐手法是他作品戏剧性表现的重要媒介。他所创造的新颖的乐队音色、织体写法等,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语言。他的
《配器法》
一书,是这方面经验的理论总结。
(二)中期浪漫乐派
中期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是李斯特和瓦格纳,他们的重要创作时期在1850年以后。继柏辽兹之后,他们在交响乐和歌剧中追求“综合艺术”的理想,极力扩大音乐的精神内涵。与前两位激进浪漫主义作曲家相对照的是布拉姆斯。
1、李斯特
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
。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钢琴音乐传统,
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另一方面他把钢琴视为万能的乐器之王,追求宏伟的交响音响。
他的演奏和钢琴音乐创作大大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
。
作为一位作曲家,李斯特对19世纪的标题音乐做出来重要贡献。他在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之后,
首创出“交响诗”的音乐体裁
。这种浪漫主义更为理想的交响乐形式,来源于贝多芬、威柏、门德勒的序曲。
与柏辽兹不同,
李斯特不注重用音乐去描绘场景、事件,也从不陷入琐细的音乐解说,而追求对作品的内容或艺术形象进行哲理性的概括
。他的交响诗更近于贝多芬《交响曲》的传统。李斯特的交响诗是单乐章,保留了奏鸣曲式的一些特征,各段落速度的变化对比又似把交响曲套曲浓缩在一起,以主导动机贯穿变化达到音乐的统一和戏剧的发展。
他的交响诗在19世纪下半叶被各国音乐家广泛采用,成为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乐队体裁
。
2、瓦格纳
瓦格纳
是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是一位德国歌剧的杰出作曲家,
他毕生不屈不挠所要创立的一种新型的歌剧
,体现了浪漫主义综合艺术的最高理想。
他把自己的歌曲称为音乐剧
。
他认为,音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的目的,音乐只是手段
。为了保持剧中感情的连贯发展,他革除了传统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分曲结构形式(即把歌剧音乐分为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发挥了一种比宣叙调更有旋律性,比咏叹调更加灵活自由的咏叹性的“无穷无尽的旋律”。在瓦格纳看来,交响乐队是音乐剧中起统一作用的主要支柱,他把剧情、角色都融会在音响的洪流中,而声乐的旋律只是音响洪流中的一个声部。他进一步采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来表现或象征人物、情感、思想。主导动机的含义变化体现了剧情的发展。
瓦格纳的半声和声为他音乐的连续不断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可能的音乐基础,也把欧洲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
3、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
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潮流处于高峰时期的一位“反潮流”艺术家
。作为一个交响曲作曲家,他不为新颖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所动,对轰动一时的瓦格纳的音乐剧也不屑一顾。像孤独安宁的人生一样,他的音乐风格在时代风潮中也是孤独的。
他是一个传统主义者,他更多地回首眺望古典主义的过去。作为一个德国音乐家,他身负着使命感,他要捍卫古典大师的伟大传统
。他通过深思熟虑地精心准备,40多岁才开始创作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均是无标题的,各乐章结构及主题、动机发展手法与古典传统相近。他的《第一交响曲》甚至在调性和结构上出现了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相同的表现模式。但是在布拉姆斯的交响曲中,那抒情宽广的旋律、奇异幻想的叙事诗气
质及和声与管弦乐音箱色彩方面,都无不显示出浪漫主义特征。他在19世纪作曲家中最出色地解决了抒情性与古典形式间的矛盾。如果说李斯特、瓦格纳的音乐代表了一种炽热、夸张的浪漫主义音乐类型的话,布拉姆斯的作品则代表了深沉、含蓄、内在甚至艰涩的另一类型的浪漫主义音乐
。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具有抒情、内省的气质;他的钢琴作品更接近舒曼和贝多芬。他的协奏曲没有炫技性,而追求严肃的精神内涵,其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是小提琴文献中的伟大杰作。勃拉姆斯的二百多首歌曲艺术,表明他是舒伯特和舒曼的继承人,他最著名的声乐作品是《德意志安魂曲》。
(三)晚期浪漫乐派
晚期浪漫乐派的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创作于世纪之交(1980-1910年)。他们作品中的庞大的音乐结构、高度的技巧,高度紧张的精神重负与玩世的“乐观”都是世纪末的时代特征。
1、马勒
马勒的交响曲具有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哲学性的宏伟的构思,巨大的篇幅,复杂的结构,标题的性质,需要庞大乐队的演奏。
马勒是充满了社会道德责任感的艺术家,他希望通过自己交响曲的精神和道德作用去“创造世界”。他的作品的主题中既有:大自然、民间传说、人类的爱、诗意,又有命运的痛苦挣扎、无尽的悲哀,死的寂静和对彼岸的向往,表现出世纪末的精神特征。
马勒又是一位抒情诗人,继舒伯特、舒曼之后创作了声乐套曲。
马勒把歌曲与交响曲结合起来,发展了贝多芬首创的声乐交响曲的概念。
马勒的交响曲渗透着奥地利流行歌曲、舞曲和波西米亚的民歌音调。长线条的旋律形成抒情风格,和声富有表现力,管弦乐色彩敏感丰富。
2、查理.施特劳斯
在器乐音乐领域,
施特劳斯致力于交响诗创作
,大部分写于19世纪。
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受李斯特同类体裁的启发,他有点交响诗标题是概括性的,但是没有李斯特作品的严肃和哲理性;而柏辽兹式的富于细节描绘的标题性更符合他的秉性,
在文学自然主义的影响下,他描绘甚至发展成音响的模仿
。
他综合了从莫扎特到瓦格纳的古典-浪漫主义大师的音乐技巧,管弦乐队织体高度复杂而又精致细腻,形式结构灵活。一些作品成为考验现代管弦乐队的试金石
。
施特劳斯这位世纪末的技巧大师并没有综合古典--浪漫主义的精神内容
。与同时代的马勒不同,他没有时代社会道德的重负,他不需要理想,只着眼于现世,常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嘲讽世人。他傲慢的个人主义在《英雄的生涯》和《家庭交响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沙美乐》和《埃莱特克拉》中的病态的狂乱情感更典型地显现出
世纪末的艺术特征
。
(四)19世纪末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1、法国大歌剧和抒情歌剧
19世纪上半叶,
法国巴黎
成为欧洲重要的歌剧艺术中心。
19世纪20年代
出现了大歌剧
。
这是一种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史诗或历史性内容,带有芭蕾舞,注重大场面,运用大合唱和大的管弦乐队
。作者有时为了追求轰动的舞台效果和跌宕的情节,不惜牺牲戏剧展开的逻辑。奥柏(1782-1871年)的
《波蒂契的哑女》可称为第一部大歌剧
。
而大歌剧在30年代影响广泛的是梅耶贝尔(1791-1864年)。他的歌剧声乐风格华丽,追求大乐队,多喜用升降号的调性,转调频繁,追求舞台戏剧效果
。法国大歌剧对法意两国的许多重要歌剧作家都产生了影响。同时吸取了大歌剧和喜歌剧的因素,法国作曲家在19世纪下半叶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剧体裁--
抒情歌剧
。抒情歌剧多有牵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感染人的旋律。
比才(1838-1875年)的《卡门》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尽管初演并不成功,但现在是最流行的一部法国歌剧。比才反对当时歌剧的感伤或神话的故事情节,他选材方面的现实主义倾向预示了19世纪末的歌剧新潮流。《卡门》戏剧场景和音乐表现出异国情调(比才早期歌剧已有此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性旋律,强烈的西班牙节奏,清晰的配器,形成一种清新的音乐风格,音乐在表现人性的本质和**方面的成功,使其成为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
19世纪意大利音乐家比以往更专注于歌剧体裁。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没有德奥或法国音乐中的激进浪漫主义的倾向,它更多的是按照自己民族、体裁的传统自然地延续演进的,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渐地渗透进意大利歌剧发展中的。19世纪意大利歌剧仍分类为正歌剧和喜歌剧,并采用分曲的音乐结构
。
罗西尼
(1792-1868年)是19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歌剧作曲家。他有出色的舞台戏剧才能和写作旋律的天赋,创作速度快捷,18-32岁之间竟写出来32部歌剧。他的喜歌剧机智、明快、典雅,层出不穷地逗趣。其中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之冠
,剧种充溢着似乎永不会枯竭的旋律乐思和生动急嘴唱段。在正歌剧方面,罗西尼同样获得成功,他的《奥赛罗》收到欢迎,以致后来威尔第要重写这一题材。1829年他在巴黎创作出《威廉.退尔》后,目睹了法国大歌剧的兴起,他在一生的后40年里永远搁下了歌剧创作之笔。
19世纪上半叶的另外两位歌剧作家是
贝里尼和尼采蒂
。贝里尼(1801-1835年)写有十部歌剧,主要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他的旋律舒展而自然起伏,具有淳朴而极富感染力的优美线条。他的风格影响了肖邦、柏辽兹和瓦格纳。多尼采蒂(1797-1848年)与罗西尼几乎同时走上歌剧创作道路,但是直到贝里尼去世后的三四十年代,他的作品才普遍受到欢迎。他有与罗西尼相似的戏剧和旋律才能,他的喜歌剧虽未达到罗西尼歌剧的高度,然而他却创作了许多这类体裁的优秀作品。他的70不歌剧中著名的有:《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爱的甘醇》《唐帕夸莱》。
威尔第是一位真正的意大利音乐家,他以一生的勤奋创作,使意大利歌剧这种传统体裁形式,在欧洲艺术快速发展的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的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早期的歌剧以其中的一些合唱闻名,如《纳布科》《十字军中的伦巴第人》等。从《路易丝.米勒》(又名《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标志着他歌剧创作的成熟定型。
威尔第中期创作吸收了法国大歌剧的成分,具有更加雄伟的规模,更为整体性的戏剧观念
。他在《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中的探索,在《阿依达》中最终实现。《阿依达》是受埃及总督委托,为1870年苏伊士运河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
他晚期的《奥赛罗》是三百年来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总结,而《法尔斯塔夫》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并列为三大著名意大利喜歌剧
。
威尔第的歌剧依照传统,通常采用历史题材(只有《茶花女》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现代社会),但是它坚持歌剧作为人性的戏剧的观念,处理题材时,他首先重视的是以戏剧情节深刻表现人的性格和强烈的热情,这与瓦格纳歌剧的浪漫性质与神话象征完全不同。威尔第崇拜贝多芬,他继承了罗西尼、贝里尼和多尼采蒂的传统,
坚持直接以质朴、热烈的独唱声乐旋律作为歌剧最主要的表现媒介
,采用传统分曲式的形式
(在《奥赛罗》中他寻找到了更富有戏剧性的将分曲连贯起来的音乐方法),
重唱与合唱都成为歌剧戏剧表现的有力的辅助手段,管弦乐队简介有效
。威尔第的歌剧发扬了意大利歌唱传统,提高了歌剧的戏剧表现能力,而且始终保持着率真、高尚和热烈的艺术个性气质。
2、真实主义歌剧和普契尼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在以法国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和意大利韦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
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倾向的歌剧
。
采用真实主义文学剧本,剧中人物来自社会下层,具有浓烈地方色彩,不忌讳描写狂热甚至残暴的猛烈冲突,如背信、妒恨与凶杀
。音乐风格仍保持威尔第的传统,简介而且带有西西里岛地方色彩。
普契尼(1858-1924年)是威尔第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继承了威尔第的传统,受到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响,并综合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音乐手法。
普契尼的歌剧虽缺少威尔第式的崇高气质,但是他一十分敏锐的戏剧感觉,善于用音乐塑造人物性格和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他常用管弦乐队的主导动机为戏剧环境和角色的心境进行烘托,他避免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划分的传统处理,注重音乐的戏剧连贯性,而在重要抒情段落则突出宽广而流畅的抒情咏叹旋律。他的《蝴蝶夫人》《图兰朵》《来自西部大少女》表现出他对东方异国情调题材和音乐的兴趣。(五)19世纪的民族乐派
19时间后半叶兴起的欧洲的民族乐派是欧洲音乐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音乐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的生气。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时期,欧洲音乐并无明显的民族特征,而是泛欧洲性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民间音乐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异国情调的音乐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19世纪以前,**、波西米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和美国,虽然其中有的不乏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但是没有自己的艺术音乐传统。他们演出的只是意大利和德国队音乐。这些国家的**上的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激发了文化的民族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乐派的兴起。民族乐派强调在音乐中反映民族精神内容,以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表现民族特征。
1、斯美塔娜
斯美塔娜是捷克民族艺术音乐的奠基人,一直致力于捷克民族歌剧的创作。他的8部歌剧以《被出卖的新嫁娘》最为著名。
2、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的创作力旺盛,作品涉猎体裁广泛。他的歌剧具有很强的抒情气质。德沃夏克在吸取民间音乐素材方面不想斯美塔娜集中于捷克,而是以更广阔的斯拉夫民族民间音乐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
德沃夏克对于独特风格的民间音乐的敏感性,使他在美国短短几年,就很快熟悉吸收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他对黑人、印第安人音乐的态度,对美国艺术音乐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斯美塔娜以描绘性和音画性的标题交响诗出色,而德沃夏克以质朴、自然的交响曲见长。他以良好的音乐结构感,将民族的清新节奏,通俗歌曲的旋律自然地溶于传统的交响曲体裁之中。
3、五人团
五人团(或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与同时代的**西方派音乐家如安东、鲁宾斯坦等相比,他们是自觉的民族主义的音乐家。
4、柴可夫斯基
在同时代**作曲家中,柴可夫斯基是涉猎西方音乐体裁最广泛的,并且吸收了许多西方的音乐形式语言传统经验。虽然他有时也采用俄罗斯民歌音调,但是在作品题材和音乐风格上,并未刻意追求民族化和民间性,因而被认为是与五人团的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世界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俄罗斯人,他的音乐充溢着自然流露出来的俄罗斯民族气质。
柴可夫斯基想门德尔松所做的那样,坚持在古典奏鸣曲式快板的呈示、发展、重述的三部结构中表达他的音乐思想。
柴可夫斯基最出色的创作体裁是交响曲。他在第四、五、六交响曲中确立了自己的浪漫主义交响曲风格。他以这种宏大的器乐形式哲理地表达普通人的精神历程,命运的重压、痛苦、欢乐、憧憬,难以排解的忧郁,一系列情绪对照构成心理的戏剧。这些既显露出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且不失人类精神的典型意义。音乐中坦热情、坦诚和浓重的由于感人至深。语调般明显起伏的亲切旋律,高旋低回的前进,从细致入微的乐句到壮丽**的磅礴戏剧性气势和精彩的配器,都是其音乐魅力所在。
5、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年)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和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早期创作受柴可夫斯基的强烈影响。把西方的音乐体裁技巧与俄罗斯风格的音乐语言结合起来。像柴可夫斯基一样,他力图用音乐表现普通人的思想情感,音乐中时常具有幻想与哀伤的冲突,音乐表达诚挚通俗。他音乐中最富表现力的是磅礴宽广的抒情气息的旋律。这些俄罗斯风格的悠长旋律,每每获得眼泪柔肠般淋漓尽致的书法,其中既有讴歌,又有诗意般的幻想和无言的忧郁。
(六)法国“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画派放弃绘画中宏大的、戏剧性的主题,他们绘画的主角是光线。这种“新自然主义”的艺术不要求精确的模仿自然,它强调光线和色彩而避免鲜明轮廓。
象征主义诗歌于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昌盛起来。以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的艺术手法,去抒写个人内心的隐秘。他们追求在半明半暗的扑朔迷离中,让读者对作品的深意若有所悟,他们强调诗的内在节奏和旋律形成的音乐效果。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乐派,从名称上已体现出与同名画派的密切联系,可是它受到的象征派诗歌的启发影响也许更大。
1、德彪西
德彪西管弦乐作品都带有标题。与浪漫主义的标题音乐不同,这些作品中没有戏剧或情节性,没有深刻的情感,代之的是瞬息的情绪或气氛,标题只有辅助的提示作用。这些作品都以大管弦乐队演奏,但很少出现强大的音响。弦乐部分细腻,木簧突出特性音区独奏音色,加之斑斓的打击乐器,形成模糊的色彩的世界。
在德彪西的钢琴曲《版画》两集,《序曲》和两集《意象》中,宽阔的二、四、五度平行进行,通过踏板获得混合音响,创造出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新风格。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剧词选自象征主义的戏剧,角色的身份、意象模糊,田园风格的宣绪音调,连贯的管弦乐背景,乐队间奏暗示神秘岛戏剧过程,构成一部梦幻般的戏剧。
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为20世纪作曲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追求色彩与朦胧的同时,他创造出新的和声手法,摆脱了功能性的和声,常使用传统规则禁止的、建立在相邻音级上的平行和弦。他虽未完全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德彪西与瓦格纳从相反的方向,将欧洲几个世纪发展起来的和声传统推向互解的边缘。
2、拉威尔
拉威尔(1875-1937年)一般与德彪西一起被归为印象派
。因为他们的有艺术主要目的都是追求感官的美。他们都被自然的色彩所吸引,都喜爱中古调式和英国的新奇演奏和音阶。然而他的创作方法与德彪西的区别也相当明显。他的大部分音乐有明亮的光彩,节奏尖锐,旋律广阔、明朗和直率,更尊重古典形式,配器清晰,
与德彪西的微弱朦胧形成对比
。
作为20世纪杰出的钢琴作曲家,他发展了李斯特的传统。
[
本帖最后由 ..小迷.. 于 2008-8-6 10:40 编辑
]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6 10:37
七、20世纪的开端
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浩劫。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急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社会化的大生产、经济的大萧条和迅速增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
西方音乐在20世纪呈现出多元化的纷繁局面。对于传统的怀疑和决裂,不仅变现在对19世纪音乐的反叛,甚至抛弃子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原因准则
。在这个“普通人的世纪”里,作曲家们追求个性的充分展示,他们不再按照同一的思想和方法去创作。即是在一个“主义”或“流派”的旗帜下,不同代表人物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
西方音乐自律的性质向极端发展,音乐放弃传统审美模式,试验探索新奇的手段、音响,致使音乐与听众的隔阂逐渐加大。当然还有许多作曲家仍然在传统基础上继续发展。
(一)1945年以前
1、现代的开端
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头几年中,欧洲出现了几部轰动一时的作品,他们标志着长达一个世纪的浪漫主义的结束,一个奇异多变的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
20世纪的艺术之都巴黎,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春之祭》1913年首演时,观众被原始主义粗野凶猛的音乐会舞台上演员披着粗麻袋的缺乏传统美感的舞蹈震惊了,出现了剧场大骚乱的丑闻。
巴尔托在1911年创作的钢琴曲《猛烈的快板》中,把干亲作为打击乐器,用敲打和锤击的方法代替钢琴传统优雅的技巧,加之二度密集音群的和弦,产生了狂暴和骇人的音响。《月迷彼埃罗》是勋柏格1912年创作的独唱套曲。人们熟悉的昔日喜剧中的恋爱失败者、丑角彼埃罗,孤独病态,精神恍惚地回忆着过去。象征主义抽象的歌词,用说与唱紧密结合的“念唱”音调吟出。
这三部相近年代出现的作品代表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出现的对传统欧洲音乐反叛的浪潮。它们无视浪漫主义的热烈炽情,印象主义的唯美静观,甚至千年来形成的音乐美的准则,也被无情地打破了。
这三部当初听众似乎是无法接受的作品,现在已被认为是20世纪的古典作品,他们代表着上半世纪的一些主要音乐倾向。
2、新的民族主义音乐
欧洲19世纪兴起的民族主义音乐,在20世纪前半叶获得了新的发展。20世纪民族乐派从农村,也从城市音乐文化中吸取营养,他们采用20世纪的现代音乐技法、尖锐的谐和音、打击乐般的节奏和古代的调式。
匈牙利
的巴托克(1881-1945年)是新民族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集民族音乐学家、钢琴家和作曲家于一身。通过对匈牙利民歌的深入考察,他指出“古老的匈牙利五声音阶是中亚、土耳其、蒙古和中国这个五声音阶大中心的一个分支。”他努力把匈牙利音乐中那“不为人们所知的精神”作为作品的基础。广泛融合?*洹⒗寺?拖执?囊衾旨挤ā?r
浦赛尔之后的两个世纪里,
英国
在音乐上一直默默无闻。埃尔加(1857-1934年)的《谜语变奏曲》好清唱剧《杰龙休斯之梦》,被认为是英国音乐复兴的标志。威廉斯(1872-1958年)的创作保持着地道的英国名歌风格,音乐语言内在、朴素、和谐,他写有9首交响曲。霍尔斯特(1874-1934年)的大型乐队组曲《行星》则融入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带有东方神秘色彩。世纪中叶的布里顿(1913-1976年)更多地吸收了欧洲各家特色,形成一种折中的音乐风格,著名歌剧《彼得.格兰姆斯》音乐抒情、简朴。
缺乏专业音乐传统的
美国
,从向德国音乐学习、模仿走向成熟。艾夫斯(1874-1954年)一生业余时间闭门埋头创作实验。他用美国传统音调、复节奏、复调性和复织体,生动地表现了美国生活的映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崛起的第二代作曲家,显示出美国音乐的真正成熟,如科普兰、哈里斯、辟断顿、塞欣斯、汤姆森、斯蒂尔等。格什文与众不同地成功地将爵士、布鲁斯、黑人灵理引入艺术音乐。
19世纪世纪中叶兴起的新一代作曲家有:威廉.舒曼、卡特、巴柏、凯奇和巴比特。
3、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乐坛时兴的一种音乐潮流。战争带来的社会、**的聚变、心灵的创伤,引起了音乐趋向传统的回归。
这是一场“返回**”的“新巴洛克注意运动”。新古典主义作曲家极力排斥浪漫主义音乐中那种强烈的主观性,把巴洛克音乐的客观、超然的因素作为自己艺术的准则。他们注重复调技法和18世纪音乐体裁形式的运用,在模仿过去音乐风格的同时,采用现代作曲技法。他们努力摆脱文学、绘画与应用的联姻,提倡纯音乐,认为音乐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自身的秩序。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年)是新古典主义运动的重要倡导者。这位《春之祭》的作者战后的新作是芭蕾音乐《谱契涅拉》,这部作品温静、古雅的风格与《春之祭》的野蛮、凶猛形成强烈对比,这种风格的急剧转变另巴黎的观众又一次大为吃惊。他历时30年代新古典音乐风格追求客观、冷漠、理智,他认为对艺术控制、**得越多,研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然而他还是保持着创作早期歌剧音乐时形成的节奏的创造性,复调音乐的和声对乐器组和的探索等个性。
德国作曲家
兴德米特
(1895-1963年)几乎使用了所有的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并为差不多所有常用的乐器写出来重要作品。他钻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到**的复调音乐传统,偏爱对位的织体和控制得体的不协调和声,音乐的抒情性隐含而不外露。
法国作曲家
萨蒂
(1866-1925年)是德彪西的同代人。他认为法国音乐应该是朴实、简单、自然、明确、平凡的,他的观点影响了一代法国作曲家。
4、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艺术最早出现在绘画、诗歌领域,与一次大战前扩展到音乐领域。
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勋柏格(1874-1951年)、贝尔格(1885-1935年)和韦柏恩(1883-1945年)三维作曲家,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
20世纪表现主义来源于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像浪漫主义音乐一样,
表现主义力求表现主观的内心感受,偏爱紧张奇异。而与浪漫主义不同的是,表现主义的创作常常源于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通过心灵的潜意识对现实的感受进行夸张、变形。他的题材中的现代社会的人,往往处于难以摆脱的内心冲突、紧张、焦虑和控制之中。
勋柏格的音乐从晚期浪漫主义出发,逐渐放弃了调性。然而离开了调中心和转调,也就失去了传统意义的组织形式。他通过写短小的乐曲,依靠音乐以外的文字、戏剧去构成音乐作品的形式。在过渡探索之后,他终于寻找到一种新的代替调性来组织音乐的手法--一种用12个音调作曲方法,这些音质有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中心音--主音。每首作品中作曲家把半音阶上的12个音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成为作品的
“音列”或“序列”。
这种摆脱了调性的音乐组织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贝尔格的著名歌剧《沃采克》将古典曲式、主导动机与无调性的音乐和12音调音乐结合起来,念唱与传统唱法相见,时常出现调性音响的音列。这部表现主义风格的歌剧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韦柏恩把勋柏格的12音规则运用得更加彻底、更理性化,因而使他的音乐语言更加抽象,带有更多的试验性。
5、初期的试验音乐
20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已显露出试验性的倾向,作曲家的实验已不只是停留在音乐的体系之内。他们试图动摇或超越传统音乐体系进行创作。
捷克作曲家哈巴(1893-1973年)的创作中大量使用了
微分音音乐
,即音程的最小单位不是半音音程,而是小于半音的1/4音或1/6音。
意大利世纪初兴起的未来主义,强调用艺术表现现代机械文明,影响音乐领域出现了短暂的
噪音音乐
。意大利的鲁索洛(1885-1947年)声称“必须突破纯粹音乐的狭窄的圈子”,把日常生活中可听到的噪音作为音乐作品的基本音响材料。
美籍的法国作曲家瓦雷兹(1883-1965年)也受到未来主义影响,认为在新的科学时代,音乐应该“从平均律调音阶和乐器的**中解放出来。”与噪音音乐不同,瓦雷兹新印象的试验主要是在打击乐领域。它没有旋律,没有和声,按不同性质的音色和音响结合而成。
瓦雷兹降低了音高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而把音色、音响提到首位,这种尝试对战后的音乐风格有重要影响。
(二)1945年以后先锋派与试验音乐
1945年以后,西方更加纷繁的音乐流派风格中,序列音乐最早受到音乐界的广泛注意。12音音乐的有序仅表现在音高上。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序列音乐,不仅在音高上采用序列手法,在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也同样采用序列手法,因而他也称作
“整体序列音乐”。
韦柏恩的12音作品《管弦乐变奏曲》把序列原则扩展到节奏方面,为序列音乐发展打下基础,梅西安的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整体序列作品。战后序列音乐重要代表人物是布列资(1925年-)、斯托克豪森(1928年-)、巴比特(1916年-)、诺诺(1924年-)等。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斯特拉文斯基也在50年代转向序列音乐。整体序列音乐由于其有序的数理试验性,而削弱了它的艺术课感受性,并且过于**作曲家的创造力,它在70年代以后便衰落了。很少再有作曲家采用严格的整体序列手法作曲。
与音度有序性的序列音乐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偶然音乐
。他强调非理性直觉、偶然性及一时冲动对音乐作品的决定性作用。在创作偶然音乐时,作曲家可以用掷骰子来决定音乐素材,或偶然选择音响后曾乐曲。偶然音乐的代表、美国作曲家凯奇(1912年-)的第一首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钢琴曲《4分33秒》。写过偶然音乐作品的还有弗尔德曼、布朗和斯托克豪森等。
电子音乐
的出现是二次大战后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进展。1945年以后的西方音乐对音色的探索成为普遍的倾向。
创作生涯跨越世纪中叶的法国作曲家梅西安(1908年-)是承前启后的人物。二战前他从东方音乐中吸取营养,继《春之祭》后发展了20世纪的节奏方法。二战以后他转向音色的研究,许多作品是以他录下的鸟叫声为素材,用节奏和音色表现出原来的色彩。战后的波兰作曲家潘德利茨基(1933年-)的弦乐曲《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以使用新音色、音块手法而成为广为人知的作品。
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茨(1923年-)的管弦乐曲《大气层》,想创作一种没有“事件”只有“状态”的所谓“非曲式”音乐。众多的单个乐器声部交织在一起,形成稠密的组织音响。在
新音色方面探索
的作曲家还有希腊的希纳基斯、意大利的诺诺、贝里奥、美国的克拉姆。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绘画、雕刻艺术的影响下,在美国出现了
简约派音乐
。与高度有序、复杂的序列音乐形成对比,简约派追求音乐的机器简朴,他们有意将节奏、旋律、和声和配器**在非常小的范围内。50年代末的第三潮流音乐,将传统的专业艺术音乐与民间或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趋势。与历史上同样倾向不同的是,第三潮流保留了民间或流行音乐的即兴特点。
七八十年代出现了
新浪漫主义
,它标志着西方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厌弃了3/4世纪以后的一种回潮。新浪漫主义恢复了音乐的调性、功能、和声,并注意感情表现,甚至经常引用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的音乐材料。同时音乐中采用了20世纪出现的更丰富的音乐语言、手法和风格,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
作者:
力量与美
时间:
2008-8-7 11:16
非常不错的资料
学习之领会之
作者:
elfin
时间:
2008-8-7 11:55
精华哦~~~
楼主能不能考虑把 * * 都变成 字。。。 太讨厌啦
最喜欢的还是早中期的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瓦格纳。。
还有巴洛克时期。昨天就很想听 巴 赫 的管风琴教堂音乐。
威尔第也是百听不厌的大师。
个人更喜欢东正教拜占庭圣咏,比格里高利圣咏更传统。单声部无伴奏的男声,以领唱伴唱的形式更能让人集中于吟唱本身,体会修行者内在的力量,以达到听者精神上的宁静。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7 15:26
我还都没听过呢,刚刚开始学习音乐,从音乐史学起。
这可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呀。。。
作者:
elfin
时间:
2008-8-7 15:41
只能说太佩服你了。。。
你从哪里学习的呢?上课吗还是自学?偶也想学。。。
有空我找一些网址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8 12:26
我自己学,看书,消化,整理。
作者:
力量与美
时间:
2008-8-8 15:24
原帖由
..小迷..
于 2008-8-7 15:26 发表
我还都没听过呢,刚刚开始学习音乐,从音乐史学起。
这可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呀。。。
迷同学好学认真地精神令人感动
作者:
张海妹
时间:
2008-8-11 13:57
原帖由
..小迷..
于 2008-8-7 15:26 发表
我还都没听过呢,刚刚开始学习音乐,从音乐史学起。
这可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的呀。。。
哇哇,这么长的字啊,一个字一个字敲,得有多大的耐心和耐力啊,看来小迷是真的发愤读书了
作者:
..小迷..
时间:
2008-8-11 15:42
没事没事,我擅长手指运动。而且敲一遍,印象深刻。书都是图书馆借的,把精华部分提炼出来,我就不用买了。
作者:
hordia
时间:
2008-8-15 09:30
小迷真用功,
赞一个
可是我硬是没读完
下次继续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