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淡水镇,半部台湾史 |
中国台湾网 (2007年07月13日) |
—— 在静谧与恬淡中的体味 淡水河是台北的母亲河,它孕育了整个北台湾。淡水古镇就在淡水河入海口北岸,距台北市仅20余公里。小镇河光山色,独具风情。每逢假日,很多台北人都会选择离开喧嚣的都市,去这个滨海小镇走走,偷得浮生半日闲,找寻一份静谧与恬淡。文化大学的张老师告诉我,每个台北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属于淡水的记忆。笔者访台期间,张老师带我零距离体验了一把淡水风情。 搭捷运去淡水只有大约半小时的车程。离开民权东路站,捷运就从地下钻出地面,地铁成了轻轨,在高架铁轨上奔驰。跳出城市的嘈杂,再看途经的市镇、河流、平野与远山,一颗浮躁的心顿时闲适下来。淡水河在捷运沿线时隐时现。车过红树林不久就到了旅行的终点——淡水古镇了。 历史沧桑 张老师说,一个淡水镇,半部台湾史。我们商定首先步行去逛淡水老街。老街就在捷运西侧不远处。老街不只是一条街,它是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古老街巷的统称。不时可见一座座或红色的欧式洋楼、或闽南风格的宅院、或日本式样的老建筑散布在小镇里,仿佛在向我们讲述小镇的悠悠往事。淡水背靠大屯山,面向太平洋。早期的红砖厝多依山坡而建,窄窄的小径引领我们寻幽访古,进入老街巷弄深处。老街很窄,却四处林立着各色工艺品店、古玩店、杂货店、茶庄、商行,其中不乏一些有数十上百年历史的老店铺,它们给淡水平添了许多古朴风味,使得老街就如一个展览场。走一趟老街,精雕细琢的石艺、木雕、古董文物、诗词字画与琳琅满目的装饰艺品都不会错过。老街浓缩着淡水的历史和过往。老街最重要的地标应该算中正路居中的福佑宫了。福佑宫原名妈祖宫,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延续了两百多年香火,宫里供奉着妈祖、观音、水仙尊王等庇护渔民和商船的神明。清代开发台北的福建移民都从淡水河口上岸。淡水的拓垦也就以福佑宫为中心,首先形成聚落和街肆, 然后逐渐依山势伸展出新的巷弄,老街的街巷也弯弯曲曲,地图上看去就是淡水人称做蜈蚣阵的线形街道。 在中正路与三民街交叉口,有一条狭窄的小巷, 巷名马偕街。走进巷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世纪来淡水布道的长老教会牧师马偕博士的半身铜像。时至今日,淡水人对这位加拿大传教士仍念念不忘,为他树碑立像,将他亲手创办的马偕医馆改为淡水教会马偕史迹馆以纪念他。 出真理大学折向西南,我们在中正路绿树掩映的半山腰上找到了“红毛城”。它是淡水最知名的景点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已经屹立了300多年,被列为台湾一级古迹。红毛城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方形城堡,前身是最早觊觎台湾北部的西班牙殖民者于1629年建造的“圣多明哥城”,荷兰人占领台湾北部后又在原址重建。明朝末年称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为“红毛番”,他们住的地方也就被称为“红毛城”了。红毛城如同近代以来多灾多难的中国母亲一样,饱经历史岁月的沧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殖民者强迫沪尾(淡水)开港,随之英国于1867年强租红毛城作为其领事馆,一直到1980年才最终交还。一百多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被禁止进入这里。红毛城那火红火红的外墙,仿佛当时的猩红年代,从远处吹来的海风中我们似乎还能嗅到当年的血腥味。红毛城承载了民族的苦难与尊严。 红毛城边上就是沪尾炮台。沪尾炮台是清代为了防御淡水海口和拱卫台北而兴建的,全由石头筑成。1884年刘铭传在这里指挥清军抗击法国侵略者,他采取诱敌深入之策,诱使法国海军弃舰登陆作战,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一举歼敌300余人,重创了法国远东舰队,取得了抗法保台的决定性胜利,这就是有名的“沪尾大捷”。此役沉重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写下台湾人民抗击侵略的光辉一章。如今炮台营门上还有刘铭传亲笔所书的“北门锁钥”四个大字。爬上炮台顶端鸟瞰淡水河出海口,美景尽收眼底。 古镇美食 逛了一上午,不知不觉五脏庙开始嘀咕起来。张老师带我去品尝遐迩闻名的淡水小吃。张老师说,淡水的小吃和淡水的历史一样悠久,各式美食价廉物美,所以美食之旅也是淡水之行的重要组成。 淡水本是渔港,是吃海鲜的好地方。过去讨海人将吃不了的鱼加工成鱼丸、鱼酥,形成淡水的美食文化特色。中正路沪尾文物馆对面一条小巷直通渡船头,淡水闻名的可口鱼丸和阿婆铁蛋就在小巷的右侧。我们到可口鱼丸店的时候,那里已经开始排队了。张老师说,若是下午来这家鱼丸汤,压根儿无位可坐。我们的汤上来,喝一口,真的清甜好滋味。舀起一颗鱼丸,小心地一口咬下去,香脆美味,名副其实,相当可口。鱼丸的食材特别新鲜,外皮是鲨鱼肉古法打就的鱼浆,裹的是香喷喷的肉臊。如果你有机会去淡水,保证只需咬上一口,你就会爱上它。 从可口鱼丸出来,张老师带我转到阿婆铁蛋。阿婆铁蛋又硬又圆,既黑且亮,已有三四十年历史。相传以前面店老板娘黄张哞卤了很多蛋,一时卖不完,她觉得丢了可惜,便将卤蛋一再回锅。结果,卤蛋变得又黑又小,而且坚硬无比,像铁一样。有些顾客好奇买来试吃,不曾想入口又香又耐嚼。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前来购买。如今,阿婆的故事和她的铁蛋一样,越嚼越香,阿婆铁蛋也成了淡水的招牌和名小吃。 淡水的特色小吃还有很多,炸的、炒的、蒸的、卤的、热的、冰的,样样都是独特的美味。饿了吃几个口感独到的阿给,渴了喝一碗生津止渴的酸梅汤。一趟老街走下来,眼福、口福都饱了。 淡水今日 上午看了淡水的过往,下午张老师带我到淡水河口去吹风。 淡水兼具海运与河运的功能,是早期移民进入台北盆地的门户,开发较早,交通便利,在清代后期就发展成台湾最大的商港。当时往来福建与台北的商船都云集于此。淡水河上,水光潋滟,渔帆片片,帆樯林立,形成台湾著名的景观“淡水风帆”。后来由于河道淤浅,基隆港建成逐渐取代淡水的功能,“淡水风帆”不再。但不变的是淡水的山与海,渡码头的渡船繁忙穿梭于淡水与对岸八里之间,河上的渔舟游船还在摇曳,夕阳仍旧绚丽,它们是淡水不变的印记。 为重振淡水雄风,台北县政府挹注巨资改造了淡水河两岸的景观地貌并整建了渔人码头。重建后的淡水渔港和淡水灯塔、渔港防波堤、石沪角和沙仑海滩浴场等处连成一片,成为赏景、垂钓、散步和观赏夕阳的著名风景区。 河口的风吹过来,格外凉爽。河岸边是新修的自行车道,许多青年学生踩着单车或双人协力车,迎着淡淡的风,谈笑驶过。河岸有很多啤酒屋和咖啡厅,有点效仿巴黎左岸的味道。傍晚,这里就会坐满休闲和赏景的客人。张老师和我坐在长堤的树下休息,看不远处的人垂钓。淡水河入海和每日的涨潮落潮给河口带来了丰沛的鱼虾,淡水也成了水鸟们觅食的好地方。不经意间,我就发现水边栖息着一大群海鸟,也许是白鹭,也许是鹭鸶,我的注意力立即被它们吸引过去。看它们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觅食,一会儿飞翔,一会儿嬉戏,好不惬意。 淡水暮色很出名,淡水夕照被列为台湾八景之一。离黄昏尚早,已经有摄影师在架相机,准备寻找最好的角度拍落日。张老师说,台湾很多影视剧和广告片都在淡水一带取外景,北部很多新人还特意赶来淡水拍婚纱照呢。 渔人码头有数百公尺长的木栈步道,站在步道上可以远眺对面八里的观音山和出海口尽头的太平洋。这里是情侣们的天地。长廊上每几米就有一对情侣,或坐在木板栈道上,或倚着围栏,面对大海,吹着海风,喁喁情话。离码头不远还有一座情人桥,来来往往的一对对都是那么幸福…… 天渐黄昏,河岸渡船码头边、河堤公园里、木栈步道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一对对情侣、三三两两真理大学或淡江大学的学生、骑着脚踏车的年轻人、推娃娃车的爸爸妈妈、放风筝的大小朋友,欢声笑语在河岸边飘荡。看落日也许不是他们的目的,大家都很闲适,很享受河岸的氛围。 夕阳慢慢从淡水河落下去,落日染红了河面,徐徐的晚风摇荡淡水河的波澜,成了独有的景致。落日余晖的映照里,有渔船在网鱼,看在我们眼里,却是在网那金色的波浪。数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景咏叹,不知多少丹青妙手写生不怠。 虽然在淡水只有短短一日的时光,但站在渡口,看夕阳西沉,淡水河水平缓地慢慢地逝去,我心中淡水的印迹却渐渐明晰起来。 (来源:统一论坛2006年第5期 作者:蒋春发 黄俊群) |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