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浅谈“忍辱”[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yeye    时间: 2007-6-27 15:41     标题: 浅谈“忍辱”[转贴]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行的一度,它是菩萨必须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若不修忍辱行就不能断除嗔恨心,不能断除嗔恨心就不能使六度修行圆满,六度不能修行圆满也就证不得菩提大果即成佛。

  在《看破世间》里登载的一首忍辱歌说:“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无价宝。一朝之仇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总难保。逞财势,结冤仇,到了后来不得了。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胸大无烦恼。”这首歌道出了忍辱的重要性。

  虽然佛教认为忍辱无论对他人还是对己都具有很大的利益,可是对于世俗凡夫来讲,他们却不同意此种观点。他们认为若是对人忍的话,就是自己胆小怕事、软弱无能的表现。因而当双方不论是为一件大事,还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误会,都要争吵不休,不能互相忍让,不愿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反而还要大声地吵到大街上故意让邻居、过路人知道,不吵出个谁是谁非就决不罢休,以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不知道双方总会有强弱之分,强者一时压倒了弱者,弱者并不会因此而服输,他会永远记仇,等到自己有势力之后再去找当年的对头算账。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样永无休止地冤冤相报,不知何时才能了结,彼此双方都不得安宁,更不要说自己的人生快乐了。

  从世俗不能互相忍让的事实来看,忍辱的人并不是懦弱胆小、软弱无能的,而是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着想的,是具有大慈心、大悲心,心胸广大、强大有力的。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减少自己不必要的麻烦,使自己少一个冤家,多一个朋友。

  在大乘佛教中,忍辱比作为人身上的衣服和对待敌人的甲铠。《法华经·法师品》说:“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法华经·劝持品》又说:“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修忍辱行的菩萨正是把“忍辱”当作利益广大众生的甲铠,无论众牛如何毁骂,如何打击都不愤怒,不伤害任何人,亦不执著。就如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众生,决不生起半点嗔恨之心,而且还要发大愿,在自己成佛后先来度化他。就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被歌利王节节支解身体,佛陀不但不对歌利王的残忍感到憎恨,而且还要发愿成佛后先来度化他。后来成佛了,佛陀先度化的就是乔陈如(歌利王的后世),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精神呀!

  我们应当知道,辱骂别人有三种过失:(一)辱骂别人的人,会因辱骂而发怒,—旦发怒,过去由布施和持戒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刹那间都会消失无余。《菩萨经》上说:“嗔怒能消百千劫内所积聚之善根。”(二)辱骂别人的人会因辱骂而嗔恨,嗔恨积聚在心中,就像毒箭射在心里一样痛苦不堪,不能享受任何快乐。《菩萨经》云:“嗔怒煎熬,失宁静和平,不能享诸乐,睡亦不安宁。”(三)辱骂别人的人,魔鬼就很容易来侵犯他,使他整日不得安宁。而能忍的人不但会消除自己的罪业,增长自己的功德,还能得到世俗的各种顺缘和安乐,有利于和别人和睦相处,还能起到教化辱骂人的作用。

  知道了忍辱有很大的作用,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忍辱呢?这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辱骂我的人,在过去世时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他们对我的恩德是难以计数的,不应该生起报复的念头。

  (二)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骂我的人被我在过去世时骂过。他今天骂我、辱我是我应受的报应,我应当接受我的报应,不再去造业生果。况且人都是四大和合的,不是实有的,任他去辱骂我,不关我的事。

  (三)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每个人都有过失的时候,要宽容一点。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自己能忍,他最终会感到惭愧的。

  (四)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众生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而不能自禁的,况且他也会受到因果报应,何必还要去伤他呢?

  (五)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凡夫俗子都在受着苦苦、行苦、坏苦这三苦的煎熬,应该尽力地减除他的痛苦而不应该再去增加他的痛苦。

  这样去想,我们去修忍辱也就很容易,再也不会因勉强地忍受,而忍出病来了。

  摘自《普陀山佛教》2000年增二刊
作者: yeyeyeye    时间: 2007-6-27 15:48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感激齐秦歌友会。
作者: 填写    时间: 2007-6-27 22:13

Originally posted by yeyeyeye at 2007-6-27 03:41 PM:
(三)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每个人都有过失的时候,要宽容一点。孔子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自己能忍,他最终会感到惭愧的。
...
个人观点。。佛家的“忍”与儒家的“忍”还是有所不同的。看下面界个。。。

先秦仲子崔,年方一十三。父遭人害,丧命。孔二先生上门吊丧。这仲子崔就问孔二先生了:“吾欲报父仇,可乎?”你想二先生怎答的?二先生说:“汝年尚幼,姑俟稍长......”

就忍而言, 儒家显然没有佛家来的豁达。。孔二先生就明摆着教唆仲子崔,就这事上,咱先要忍而不发,等咱有资本了,也就是你长大了,咱要有怨必报、有仇必报。这事若搁佛家,怕是又是另一种境况了。
作者: 蒙尘的脸    时间: 2007-6-28 09:22

百忍成金。。。。。。。。。。。。。
作者: 白猫    时间: 2007-6-29 02:20



图片附件: 顶贴.jpg (2007-6-29 02:20, 25.0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bbs.chyichin.net/attachment.php?aid=35235&k=76b9c5138fb069a35c3359c2bb82cb4d&t=1735001687&sid=U47HiS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