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与心情无关的文字(二)
[打印本页]
作者:
狼图腾
时间:
2004-12-22 16:41
标题:
与心情无关的文字(二)
北京——在渔阳与范阳之间(二)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中这个没有出场的人物,就是安史之乱时位居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安禄山的叛军在当时被称为幽州的北京城里起事,那么白居易为什么要用“渔阳鼙鼓”来指代使得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呢?
当我们查看秦统一六国后的地图,有两个熟悉的地名——大泽乡、渔阳郡出现在图上的时候,迷题有了答案。让时光倒转两千年,为了保卫统一不易的秦帝国,防御匈奴南犯,始皇赢政下令把战国时秦、赵、燕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由于万里长城的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致使秦朝百姓的赋税繁重,而苛捐杂税增多当然会引起民众的反抗,于是秦朝的律法也以残酷著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帝国北方边境的渔阳郡正等待着一支900人的队伍前来增援长城的修筑工程,而那时的渔阳就在今天北京的怀柔境内。
可是最终渔阳也没有等到这些长城的修筑者,故事发生在队伍行进途中的蕲(qi)县大泽乡,现在的安徽省宿州市。900人的队伍走到大泽乡的时候天降暴雨,道路都被冲毁,无法按期到达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渔阳。而按照秦朝的律法,不能按时赋劳役的人将会被斩首。进退无路之际,以陈胜、吴广为屯长的队伍揭竿而起,这就是著名的大泽乡起义,从此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斗争的序幕,始皇想要万世永固的江山社稷摇摇欲坠。
据说“渔阳”的名字因为隐含着鲤鱼跳龙门的意思,所以后世的皇帝因为害怕再出乱民夺去皇帝的宝座,将渔阳的名字改为“蓟”——一尾被刀杀掉的草鱼。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安禄山在范阳节度史的治所幽州自立为大燕皇帝,改幽州为大都,这是北京第一次被称为大都;安禄山死后他的部将史思明也自称大燕皇帝,有人对史思明说,你是大燕国皇帝,就将大都改名叫燕京吧。北京的旧名燕京也由此而来。
范阳的名字随着“安史之乱”渐行渐远,而渔阳的名字只被白居易留在了《长恨歌》里,之后的五代十国,幽州几易其手,燕云十六州征战不休,这片旧日燕国的土地默默地等待着它后来几百年的帝都岁月。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