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齐家三兄妹名字的由来 [yu07提供] [打印本页]

作者: coast    时间: 2004-6-1 10:09     标题: 齐家三兄妹名字的由来 [yu07提供]

因為他爸爸叫齊濟..就是在華北有一條濟水..從秦(山西)發源.流過豫(河南)..從魯(山東)出海!

由台湾齐迷yu07提供!dennis yang!
作者: shanlu    时间: 2004-6-1 10:17


好象知道很久了诶~~~
作者: 日照雨下    时间: 2004-6-1 10:29

这个我也早知道了,嘿嘿~
济水是从山西发源的?这倒是第一次听诶!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4-6-1 10:36

有文化啊~
作者: 行云流水    时间: 2004-6-1 10:48

已知。。。。。。
作者: guest2001    时间: 2004-6-1 11:21

謝謝新進的台灣朋友,我愛你~~
作者: BOBO    时间: 2004-6-1 11:57

刚知道,原来如此
谢谢
作者: 7309    时间: 2004-6-1 12:07

以前在录像里看过了,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妹呢.
作者: 来自北方的狼    时间: 2004-6-1 12:26

从小哥发源,经过齐姐,到齐鲁大哥那儿入海?!~
作者: 流金岁月730106    时间: 2004-6-1 12:37

多有文化底蕴!难怪小哥才华横溢!
作者: 日照雨下    时间: 2004-6-1 12:59

Originally posted by 来自北方的狼 at 2004-6-1 12:26:
从小哥发源,经过齐姐,到齐鲁大哥那儿入海?!~
就选深圳好了!
作者: gloolar    时间: 2004-6-1 13:09

各位,秦是‘陕’西啊:(
hehe,俺的家乡就是以济水得名的来!
作者: 96热狼    时间: 2004-6-1 13:18

原来这样呀
作者: Angel    时间: 2004-6-1 14:16

齐家三兄妹的名字起得很好,很有意义
作者: shanlu    时间: 2004-6-1 15:06

还有湘、宁呢~~~
作者: 追随齐秦    时间: 2004-6-1 15:23

他爸爸想的可真远,取个名字也有这么多意思
作者: 雨夜花74    时间: 2004-6-1 16:45

小哥在鲁豫有约这节目里也说过的
作者: 很久很久    时间: 2004-6-1 19:10

谢谢告知!!!

其实我早知道了 :)
作者: 茜茜cherry    时间: 2004-6-1 19:52

我已知~
这名字真的很不错~!
作者: 浪云    时间: 2004-6-1 20:00

很早以前就有个同志发过拉
不过对楼主的热心我们还是表示感激
作者: hailei991    时间: 2004-6-1 22:01

今天才知,原来这样
作者: huilingmei    时间: 2004-6-1 22:02

尽管原来已经有所了解,但再次看到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的起名
作者: 战鼓    时间: 2004-6-2 00:42

很早以前就知道了!:)

PS:老搞,你终于不裸奔啦:P
作者: gallin    时间: 2004-6-2 12:14

济水好像没经过陕西呀?怎么回事捏?找不到这方面的文字参考!


济水①自清河②自浊?周公③大圣接舆④狂
李颀·《杂兴》
4/133/1355
 
    ①济水:古四渎之一。春秋时济水经曹卫齐鲁之界,在齐界为齐济,在鲁界为鲁济,亦称沇水。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南流为豬龙河,入黄河。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 ②河:指黄河。 ③周公:即周公旦,姬姓,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 ④接舆: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曾讥笑孔子热衷仕途。后因用以喻指佯狂不仕的高士。
    《杂兴》是一首拟古诗。这两句是以济水与黄河对比,谓清与浊可以各行其道;以周公与接舆对比,谓用世与避世可以各行其事。这两句诗中隐喻着诗人的经历与处世态度。李颀曾于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尉,后去职,归隐颖阳,不知所终。他淡于名利,不热仕进,自有原因。这两句似即透露出耻与世情之浊混流,而走“自清”之路,不羡从政的周公大圣,而慕不仕的“狂人”接舆。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济水探微

(2002-11-16 16:28:39)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历史教材第一册第42页《春秋列国形势》一图中,有一条发源于河南,穿越山东而入渤海,与黄河大致平行的一条河流,图中标为“济水”。但随着时间的飞逝,黄河多次改道,济水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占,今天,人们对济水知之甚少,几乎被淡忘了。其实,济水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直至今日,它的历史痕迹依存。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595页就写着:“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可见,济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现处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省境内的济阳县,就是最好的明证。


在古代,济水地位非常煊赫。《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今在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筑的,占地120余亩,建设规模宏伟,它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而且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庙宇。正如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所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皇帝崇祀典,诏书示三公”。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济水流域物华天宝、地杰人灵,贤相名将、文人墨客不乏其人。如司马懿、李商隐、韩愈、白居易等,都曾游观济水,留诗作证。相传,在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曾在河北作战,因蚩尤能十里吐雾,黄帝打了败仗,退到太乙池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上。黄帝“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王母降于天坛”“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杜光庭撰《天坛王屋山圣迹叙》)。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设坛祭天,故名曰天坛山。以后历代皇帝每年也都到天坛山设坛祭天。明清迁都北京后,皇帝祭天嫌路远,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可见,济水的荣耀与骄傲,它曾哺育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




《济水探微》
  
    打开中国地图,从河南到山东,依次排列着这些地名,济源、济南、济宁、济阳。它们都是因为古时一条著名的大河而得名的。它就是济水。

    这是今天的黄河水。古时,这个地方流的应该是曾经显赫一时的济水,不过现在济水已经不存在了。

    济水原名“挤水”,顾名思义,是因为济水原本是从地下挤上来的。在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有个太乙池,池水下面的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至济源城北平地双源重发,涌泉而出,西源为龙潭,东源为济渎池,形成济渎、龙潭两条河流,再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内就交汇成一条河,到温县西北开始被称作“济水”。济水顺流南行与黄河交汇,三起三伏,曲折东流,终至渤海。

    在古代,济水地位非常煊赫。它是兖州、徐州等广大地域内,通于河的交通要道。在周代之前,济水就已被列为四渎之一。所谓“四渎”,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即东渎淮河;南渎长江;西渎黄河;而北渎就是“济水”。济水是“四渎”之中最为独特的河流。“四渎”之中,惟有济水独清,横贯黄河而不浊。

    古时,在大王山与匡山之间流的是长江的沧浪之水,济水与长江在济水的上源大王山相连。所以,只需要在大王山上稍加开凿高坡,水运便可直入济南市。隋朝实现了这个创举,南至长江,北上荷泽,引入济河,北通到水泊梁山,西通洛阳,这是历史上的大型水运工程--通济渠。唐朝,通济渠是连接长江与济水的交通大动脉。济水在当时又称广济河。因为水面宽约五丈,又叫五丈河。五丈河是唐朝时漕运的大通道,当时起名为漕河。不过仅仅二百多年后,战争就把广济河淤为了平地。今天虽然不见五丈河的影子,但仍还保有漕河的历史名称。

    济水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在东汉王莽时济水出现旱塞,到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之后,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占领济水下游河道,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十九世纪中叶,济水终于在地图中消失了。现在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小清河,都是原来济水的故道。现在山东境内的济阳县,古时处济水之阳,现处于黄河岸边,就是最好的明证。

    济水,这个古水名显然在现在的地图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而黄河代替着它继续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们。




水文化:济水精神泽后世  

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渎”,中国古语意为独流入海、绵绵不绝,济水以“远朝沧海殊无得,横贯黄河自不浑”成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之写照。 

济水是“四渎”之中最为独特的河流。她的源头在王屋山的太乙池,东穿太行,伏地潜行百余里,至济源城北平地双源重发,涌泉而出,西源为龙潭,东源为济渎池。济水顺流南行与黄河交汇,三起三伏,曲折东流,终至渤海。“四渎”之中,惟有济水独清,横贯黄河而不浊。她秉性顽强、不滥不竭、济世泽民、品质高洁。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大多把济水作为修身立业的精神楷模。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临水而叹:“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自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开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明清诸帝,始终把祭祀济水活动作为皇帝祭祀典礼的最高规格,众多的碑碣石刻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济渎庙已成为“四渎”之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济南南部  

王东溟
2003-12-12 08:47:24 大众网   

  在趵突泉品茶时,许世友请教毛泽东济南地名的来历,毛泽东象教员一样诲人不倦地耐心讲起来:
  为什么叫济南?原来古代有一条大河,发源于河南王屋山,从山东半岛入海,名叫济水。古时候济水、黄河、淮河、长江并称中国四大江河。后来,济水上游发生变化,下游叫大清河,但仍称为济水。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铜挖厢决口改道,喝水流入大清河夺河床入海,以后并称为黄河。济水的名称也就没有了。现济南北郊的黄河,就是古代的大清河,用的就是济水的旧河床。因为济南这个地方在济水之南,所以从汉朝起,这个地方就叫济南。汉代的济南国所在地叫平陵城,就在今天济南市东郊龙山镇东北,西汉时,济南一度改为郡,后又复国。曹操曾任济南相。
  到晋朝,济南郡的治所才由平陵城转到历城,就是现在的济南旧城区。现在济南市区从此正式成为郡所在地。经扩大整修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而原来的平陵城逐渐衰颓。
  东晋时济南郡隶属青州。隋文帝时,济南改为齐州,不仅又改回来,唐朝济南属于济南道。宋朝把政区分为路,济南属东京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对城市建设有过较大贡献。明朝初年在山东设省,省会就在济南府历城县。而后济南一直是省会城市。
    许世友听着直点头,赞叹地说:“主席历史知识真丰富!知道的真多!”
  毛泽东停了停,微笑着说:“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北方重镇,也是文化名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济南南部,她哭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大诗人杜甫、李白、苏轼都来过济南,而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则长期生活在这里。”

资料来源:《毛泽东与山东》

[ Last edited by gallin on 2004-6-2 at 12:29 ]
作者: ufo    时间: 2004-6-3 00:21

迟到的新闻
作者: 天使与狼    时间: 2004-6-3 09:41

这个很早就知道了
作者: wode2003fang    时间: 2004-6-3 11:43

Originally posted by 很久很久 at 2004-6-1 11:10 AM:
谢谢告知!!!

其实我早知道了 :)
同感同感!!
其实我也不知该怎么说好,只得引他人之言了!
作者: nanhai    时间: 2004-6-4 12:56

这个'秦'是古时的泛指地域?
要不山西?
hoho~
作者: simon2000    时间: 2004-6-4 13:22

秦一定是陕西不是山西。
作者: lilei001    时间: 2004-6-4 14:25

小哥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齐宁,妹妹叫齐香!现在都在内地!
作者: gallin    时间: 2004-6-5 00:31

Originally posted by lilei001 at 2004-6-4 02:25 PM:
小哥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齐宁,妹妹叫齐香!现在都在内地!
纠正,应该是“齐湘”,是湖南省的简称。
作者: xsfjie    时间: 2004-6-5 00:44     标题: a !!这样也可以啊!!

这样也可以搞笑了!!
作者: 夜色倾城    时间: 2004-6-5 18:39

知道的说~
作者: 又一段孽缘    时间: 2004-6-6 15:20

原来如此啊,一直不知道唉~~~~~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