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西单角落的周杰伦
[打印本页]
作者:
沈绿
时间:
2004-2-29 15:03
标题:
西单角落的周杰伦
图书大厦放映音乐TV的一角,一群少年拥挤着在看,是不错眼珠的那种盯视,那眼光傻得只有在他们打游戏时才能看得到。顺着心底的猜想15度抬首,果然是周杰伦,而且是首喜欢的歌:三年二班。
初逢也有相似的场景,只是放映的是《龙拳》(还用说),热闹,溜了几眼就去逛商场了。大街小巷已是这个台湾人的龙卷风,耳朵吃不消,不知道这种饶舌的RAP能疯狂多久。中学时代听过罗百吉,更因为《八英里》对艾米纳姆暗自着迷,我不拒绝这样的音乐表达,也不拒绝新新人类,但是反感这种商业圈套。当一个流派又被毫无羞色地固定下来时,它已经扮演不了最初的角色。停滞下来,在排行榜里慵懒,在奖项上消磨,被各种传煤吹捧和玷污。我猜测这也是这个新人随后的命运。
将他的名字强行带进我的大脑的是周华健。他笑嘻嘻地在采访中说小WAKIN痴迷JAY已经超过老爹了,语气又是疼爱又是懊恼。我暗笑:华健这是在夸杰伦呢。
另一个战友,除了电玩他只爱《双截棍》。工作室里从早到晚不知所云的念白,以致热爱靡靡之音的粤人终于忍无可忍,拍桌大呼,"这是什么东西"?!强行换碟。我也跟着恶意地笑。看喜欢的人狼狈,很轻松的。念头却在转动:这家伙到底唱的是什么呢?
北京。超市里行走,看见了DVD机里的《以父之名》。买了CD碟回来,当然是盗版,以前误打误撞的歌都有,四张专辑齐全了。在电脑旁边放。
有些歌,是一下就给迷晕了,比如《米兰的小铁匠》。《斗牛》也真好,游戏性质的,很像日本的校园剧。《懦夫》里的儿童合声,怎么听都有一种钝钝的痛。以前的《暗号》、《双刀》、《半兽人》,进入听觉的幻视状态后,就凸显了剪辑般的魅力,事实上它们的确来自于一个个熟悉的经典,例如《教父》、《武士》和《兄弟连》。
周杰伦的歌是需要解释的,虽然它们都在金属的背景里起伏,被声音的连绵揉成一团,记住歌词很费劲,但至少应该了解它们,比如说这样的句子:“再没有纯白的灵魂/自人类坠落为半兽人/我开始使用第一人称/记录眼前所有的发生……”
他的音质有些生硬,是不容易被记住的那一类,但在明了他的意思之后,忽然表达了一种奇妙的品质:清涩,疏朗,微微的果香和浓郁的电子气息。
没有那些词语的照应,不可能让跳脱的节奏产生这样强烈的感染力。和他合作的是方文山,显然借鉴过林夕之流的诗派主义,然而没有那种油腔滑调,把暧昧改成了更有力量的形容。并且没有那种要命的虚无。《双截棍》就是他填写的,《同一种调调》与《东风破》都可以见出功底,《爱在西元前》更讨人喜欢。但让人惊讶的还是周杰伦。使我尊重的也是这种创作力,初出茅庐就能够打上自己的烙印,这个小子是不简单。他分担了一半的作词,并尽可能地包办了作曲,而且像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那样,内容涉及到种族、黑帮、战争、毒品、环保、移民、家庭暴力、学校制度,他所热爱的李小龙给他带来民族的灵感,意大利的倜傥与日本的隐忍都成为他无所不用的元素,他很IN。他很自在。他还很有洞察力。
在那些爱情的词语里(通常是一些慢歌),他唱着一些伤感,一些沉醉,还有一种低调的争取方式。这样的方式,正如滑版上的男孩,向你的所在掠过来,瞥那么一眼,不知道是在看你,还是没在看你。全世界的男人都知道女人很容易沉沦,但他们不用给自己堕落的机会。这样的偶尔掠过,适合周杰伦。《她的睫毛》有微妙的愉悦,《开不了口》和《简单爱》皆是流传之作,对象大致是那些清风如水的女孩,辫子上绑白花,甜蜜地看你,纯真而聪颖。
还有怀古。这是台湾人的天性,《爷爷泡的茶》清新可喜,《上海一九四三》是对一个雅致时代的留恋,《梯田》则反映了原住人的环境忧思。
这些取材是很俏皮的,包括哈林借鉴Stomp(破铜烂铁)乐队的《蛋炒饭》。我曾向安安求证印象,她只给我一句话:我听不懂怎么喜欢?
2003年,周杰伦用他的第四张专辑向他的母亲致意,这种方式曾被人采用过。那是江美琪1999年的个人专辑《我爱王菲》,电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更是美国人向他们的英雄致敬的典范。事实上命不命名并不重要,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威尼斯,他们保护它,热爱它,不到必要时不能提起它。但显然因为这张专辑,周杰伦的名声更大了。一些新生代歌手很容易被狭隘的才华和过度的抒情所磕拌,好在他避开了这个陷阱。他关注的那些题材还不容易一下子就用完,至少现在尚看不出精疲力竭的迹象。他需要的是坚持而不仅仅是为中学生唱歌。我愿意为这个同龄人喊加油。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歌手不容易,要超越人们的记忆更不容易。有人说过,颠覆经典其实比创造经典更难。好在他还很认真。在西单的那个音乐角落里,他还有足够的可能去吸引更多的人。
作者:
辛佑齐
时间:
2004-2-29 19:09
周杰伦+方文山=?
我没有确切答案,或许时间长了,可以看出来。
10年后,人们就像现在一样,怀旧;他们还会想这两个人吗?
我也没有确切答案。
就算是罗大佑,我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如果2003年的事不发生,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哥哥吗?
现在的人们容易遗忘,遗忘故旧的东西,遗忘得不知自己的文化,遗忘得古建筑像猪圈般隔离起来,好象圈外和圈内不在同一片土地上。
更何况周杰伦不算是经典的和民族的,下场可想而知。
作者:
辛佑齐
时间:
2004-2-29 19:15
你是北京的?
那里的摇滚情节应该不淡。。。
全国都为周杰伦而狂。
或许只能去三里屯避避去了。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