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说说书里的吃——周作人汪曾祺 [打印本页]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3-12-4 17:19     标题: 说说书里的吃——周作人汪曾祺

在散文里说到吃,据我所知,周不仅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好的。也许,只有文风同样恬淡平和内蕴丰厚的汪曾祺可以和他一拼。不过后者的烹调手艺有口皆碑,周的实际操作水平如何,就不得而知拉。看他们津津有味的说极其普通的吃食,会让人在平凡中品出生活的真味。



“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
是闲食。我们只看北京人家做饺子馄饨面总是十分茁实,馅决不考究,面用芝麻酱
拌,最好也只是炸酱;馒头全是实心。本来是代饭用的,只要吃饱就好,所以并不
求精。若是回过来走到东安市场,往五芳斋去叫了来吃,尽管是同样名称,做法便
大不一样,别说蟹黄包干,鸡肉馄饨,就是一碗三鲜汤面,也是精细鲜美的。可是
有一层,这决不可能吃饱当饭,一则因为价钱比较贵,二则昔时无此习惯。抗战以
后上海也有阳春面,可以当饭了,但那是新时代的产物,在老辈看来,是不大可以
为训的。我母亲如果在世,已有一百岁了,她生前便是绝对不承认点心可以当饭
的,有时生点小毛病,不喜吃大米饭,随叫家里做点馄饨或面来充饥,即使一天里
仍然吃过三回,她却总说今天胃口不开,因为吃不下饭去,因此可以证明那馄饨和
面都不能算是饭。这种论断,虽然有点儿近于武断,但也可以说是有客观的佐证,
因为南方的点心是闲食,做法也是趋于精细鲜美,不取茁实一路的。上文五芳斋固
然是很好的例子,我还可以再举出南方做烙饼的方法来,更为具体,也有意思。我
们故乡是在钱塘江的东岸,那里不常吃面食,可是有烙饼这物事。这里要注意的,
是烙不读作者字音,乃是“洛”字入声,又名为山东饼,这证明原来是模仿大饼而
作的,但是烙法却大不相同了,乡间卖馄饨面和馒头都分别有专门的店铺,唯独这
烙饼只有摊,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这要等待哪里有社戏,才有几个摆在戏台附
近,供看戏的人买吃,价格是每个制钱三文,训,油条价二文,葱酱和饼只要一文
罢了。做法是先将原本两折的油条扯开,改作三折,在熬盘上烤焦,同时在预先做
好的直径约二寸,厚约一分的圆饼上,满搽红酱和辣酱,撤上葱花,卷在油条外
面,再烤一下,就做成了。它的特色是油条加葱酱烤过,香辣好吃,那所谓饼只是
包裹油条的东西,乃是客而非主,拿来与北方原来的大饼相比,厚大如茶盘,卷上
黄酱与大葱,大嚼一张,可供一饱,这里便显出很大的不同来了。”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
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
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
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
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
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
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
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
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
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
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
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
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前面是周的,后面是汪的。大手笔写小物件游刃有余自不必说,关键是细致且富人情味。
作者: 秦豫    时间: 2003-12-4 21:05

小时侯关于"吃"的记忆,除了著名的汪曾淇,还有梁实秋,甚至和他们难望项背的刘庸.他回忆儿时在北平小心翼翼吃枣丝月饼的情形让我一直以为那是什么特好吃的东西
既然你提到吃,我就应景找一段梁的"吃相"吧


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外国的餐前祈祷,兰姆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家长
在那里低头闭眼口中念念有词,孩子们很少不在那里做鬼脸的。我们幸而极少宗教
观念,小时候不敢在碗里留下饭粒,是怕长大了娶麻子媳妇,不敢把饭粒落在地上,
是怕天打雷劈。喝汤而不准吮吸出声是外国规矩,我想这规矩不算太苛,因为外国
的汤盆很浅,好象都是狐狸请鹭鸶吃饭时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汤端到桌上不可能是
烫嘴热的,慢一点灌进嘴里去就可以不至于出声。若是喝一口我们的所谓“天下第
一菜”口蘑锅巴汤而不出一点声音,岂不强人所难?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
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
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
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外国人吃饭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
食物送到嘴边。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维持那种姿式便不容易。我见过
一位女士,她的嘴并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汤的时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颗
樱桃那样大,然后以匙尖触到口边徐徐吮饮之。这和把整个调羹送到嘴里面去的人
比较起来,又近于矫枉过正了。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
点。吃饭而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细嚼烂咽,或风卷残云,均无
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并不常见。我
看见过两次真正痛快淋漓的吃,印象至今犹新。一次在北京的“灶温”,那是一爿
道地的北京小吃馆。棉帘启处,进来了一位赶车的,即是赶轿车的车夫,辫子盘在
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
一根马兰系着的一撮韭黄,把食物往框台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饼!再来一碗
炖肉!”等一下,肉丝炒韭黄端上来了,两张家常饼一碗炖肉也端上来了。他把菜
肴分为两份,一份倒在一张饼上,把饼一卷,比拳头要粗,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
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张饼下肚,又一张也
不见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膈。又一次,我在青
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群石匠在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
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酦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
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一个个红光满面
围着桶舀水吃。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象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
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上面这两个景象,我久久不能忘,他们都是
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作者: dodo2001    时间: 2003-12-4 21:21

前一篇是 《南北的点心》
后一篇好像是叫《端午节的鸭蛋》吧
记不台清楚了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3-12-4 21:26

五四时期的作家写吃,高手里不能不说的还有郁达夫。但是我非常不喜欢他顾影自怜的姿态。这里不妨另外再说几个。:)

丰子恺

家居多暇,则闲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欣赏湖光山色。每见一中年男子,蹲
在岸上,向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饭米,挂在岸石边。
一会儿拉起线来,就有很大的一只虾。其人把它关在一个瓶子里。于是再装上饭米,
挂下去钓。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篮里,起身走了。我问他:“何
不再钓几只?”他笑着回答说:“下酒够了。”
      我跟他去,见他走进岳坟旁边的一家酒店里,拣一座头坐下了。我就在他旁边
的桌上坐下,叫酒保来一斤酒,一盆花生米。他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
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虾已经
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我看他吃菜很省,一只虾要吃
很久,由此可知此人是个酒徒。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3-12-4 21:29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
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
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
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
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
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
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
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
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
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
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了。
鲁迅
作者: 秦豫    时间: 2003-12-4 21:41

如此醉心于吃的意境,不禁让我猜想老搞是不是和我一样的身材
很想知道瘦的人看到一篇吃的好文时,是否也会色香味趣与口水同生
作者: dodo2001    时间: 2003-12-4 21:43

^_^
哈哈哈哈
SF啊
应该出来秀一下你的身材诶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3-12-4 21:47

我现在比较重:80公斤
从前比较瘦:1米75-50公斤

吃东西我不讲究的:)
作者: dodo2001    时间: 2003-12-4 21:50


SF你以前那么苗条啊

作者: 搞活    时间: 2003-12-4 21:54

是啊
玉树临风的很诶~~:)
作者: dodo2001    时间: 2003-12-4 22:16

上张片片来看看~~~~~~~~~~




欢迎光临 齐秦歌友会--中华齐秦歌迷俱乐部 (http://bbs.chyichin.net/) Powered by Discuz! 7.0.0